发布时间:2024-12-21 15:10:54 来源: sp20241221
开学前夕,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王鸿儒早早地做好了返校准备。作为天津大学北洋话剧团的学生总统筹,她正忙着为开学后上演的原创大戏《侯德榜》作准备。
“终有一天,那些工厂会是我们中国人的!终有一天,江海上的轮船会是我们中国人造的!终有一天,那一条条铁路的主权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这部话剧讲述了我国著名化工学家、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奠基者、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教授侯德榜的制碱之路,再现了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投身于我国化学工业的实业救国故事。
侯德榜打破苏尔维集团对制碱技术的垄断,通过“联合制碱法”生产出纯碱这一幕无疑是整场话剧的高潮,也是让王鸿儒感触最深的情节。尽管她早已对剧本熟悉到几乎能背下每一句台词,但每次回看这一幕时,还是会激动地流下眼泪。王鸿儒说:“每次看都有不同的心境,每一次都仿佛是一种精神洗礼。侯德榜将其一生贡献给祖国的化工事业,将人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让我们领悟到了何为‘共和国的脊梁’。”
天津大学团委美育部部长苏畅记得,自2015年《侯德榜》首次演出成功后,这部话剧便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之后的几年间,剧本又经历了数次调整,最终由国家一级编剧许瑞生担任导演,天津大学师生参与创作演出,还原出一个真实立体的侯德榜形象。每一年,该剧剧组都会在校内进行1-2次特别演出,甚至还跨越数千公里走到了河南、广东、福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相似的情景也出现在华东政法大学。去年11月,该校原创话剧《立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还受邀参加过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港澳台大湾区青年戏剧邀请展暨南山戏剧节开幕演出。
近些年,全国各地高校、中小学涌现出了诸多精品原创校史剧,这些剧目通常以校史发展为脉络,重点讲述知名校友自强不息、科学报国的故事,参与创作演出的则是本校师生。学生们用情用心演绎着青春热血,校史剧也正“破圈”走出校园,让更多人在一场场“穿越之旅”中读懂中国。
在苏畅看来,校史剧更像是校园精神内涵的载体,能够通过完整且细致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大学校园文化底蕴,乃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向新时代青少年生动地展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舞台体验,更是一种榜样学习和思政教育”。
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为什么学法学?要做怎样的法律人?”整部《立场》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以华东政法大学老院长雷经天秉公审理“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线,着重还原了他在战友和法律公正之间所作的抉择,试图带领观众寻找中国红色法治精神的答案。
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杜永强是剧中雷经天的扮演者,他觉得,这是成为法律人的第一课,更是整个社会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杜永强眼中,雷经天是一位刚毅、正义、果敢的革命前辈。出演角色之前,他发现剧中有很多处需要宣泄情绪的地方,为何这位向来沉稳从容的革命家会产生如此激动的情绪?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形象,杜永强翻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去了解、去体会、去融入真实的历史情景。杜永强发现,在审理“黄克功案”时,雷经天的情绪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在做非常激烈的心理斗争,但雷经天将这种挣扎隐藏在心底,最终选择了法律的正义,这是最值得敬佩的”。
不过,想要塑造出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非易事,如何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既表现出丰富的人物经历,又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是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苏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侯德榜一生有三大贡献,突破索尔维制碱法、发明侯氏制碱法、生产小化肥。若面面俱到,则容易成为流水账;若只突出某一个贡献,则容易片面。比如,侯德榜在制碱过程中,要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要和国民政府周旋,为了要回设备去和麦克阿瑟谈判,选择哪些经历重点演绎才能体现“科学家侯德榜”,考验着创作团队对真实历史事件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剧组举办过剧本创作大赛,邀请专业剧作家开展创作,还会定期对学生演员进行专业辅导。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王晓红参与校史剧剧本创作已有十多年。早在学生时代,她就以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并无偿捐赠给国家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厦门大学第一部校史剧《陈嘉庚》的剧本。后来,她又陆续创作了展现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剧本《哥德巴赫猜想》,以及讲述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遥望海天月》。
在创作《遥望海天月》时,王晓红遇到了最大的瓶颈——记录王亚南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完成剧本创作的素材远远不够。无奈之下,王晓红开始在王亚南留下的论文中寻找蛛丝马迹,试图通过刻画王亚南为革命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生活,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
王晓红认为,与其他自带流量的故事不同,校史剧能让学生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窥探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更具亲切感和在场感。与此同时,一部精品校史剧对剧本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水准要求也会更高,“这些展现中国精神的原创校史剧,吸收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力量,还能破除以往主旋律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模式化,是高校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这些年,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参加过20多场《立场》的全国性演出,在他看来,这部话剧将党史、法治史、校史融入其间,通过年轻人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凝练、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一堂“专业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郭为禄记得,一名学生曾对他说,“这部戏让众多法律学子展开人生思考,远超过了书本学习。作为一名法律专业学子,法律深入田间地头才不会让我们丢掉捍卫法律的初心”。
学生的话让郭为禄看到了校史剧的意义,“只有告诉学生们今天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未来要往哪里去。我们不仅要讲现实、展望未来,还要讲历史。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教师产生思想碰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校史剧走红的背后,体现着青年“偶像观”的变化。王晓红观察到,一些网友喜欢给年轻人贴上“佛系”“躺平”“无所求”的标签,在她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年轻人正在寻找、建立新的精神偶像。
王晓红认为,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逐渐丰富,此时他们需要能够引领大家解决新问题的偶像群体。恰恰校史剧中的人物,就能成为年轻人最容易接触到的模仿对象和努力方向。
在厦门大学的校史剧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具有“人间烟火气”,他们既是严谨求实的革命家和科学家,又是亲切可爱的长辈。王晓红说:“校史剧创作要能拉近青年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让他们重新认识这些看似很遥远的人。”
这一点在大学毕业不久的江晨阳身上得到了体现。早在大一入学时,他便加入了天津大学北洋话剧团,从饰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到飞扬跋扈的反派,他总能在不同角色之间找到新的人生感悟。对他来说,话剧的魅力在于能够体验宏大历史叙事里的真实人生。
如今,侯德榜“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拼搏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天津大学师生心底,远在国外读书的江晨阳时不时还会想起在话剧团的日子。江晨阳告诉记者,每当他遇到难题想要退缩时,剧中侯德榜喊出的“不是一点,而是丝毫,丝毫!连0.0001都不差”的誓言仿佛就在耳畔回荡。
在社交媒体上,江晨阳还写下了这样的感慨:《侯德榜》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守对事业的热爱,更教会了我们如何为国家燃起青春热血。
在融合创作中,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
对学生演员来说,每一次演出都像一次跨时空的对话,对信仰的理解越深入,越能为青春赋能。
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王许哲在《立场》中饰演黄克功,这是一位复杂同时又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角色。剧中,王许哲需要通过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接地气的台词展现雷经天与黄克功之间法理与情理的纠葛。
从排练时的紧张害怕再到舞台上的从容自信,王许哲经历了1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才真正走进黄克功的内心世界。话剧结尾,一束光落到了雷经天的身上,慢慢消散,一起消散的还有王许哲演绎角色时的纠结、矛盾和挣扎。
“不管是谁都不能违反法律,这是一次很公正的审判。”王许哲逐渐意识到,这部话剧对自己的改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普通话变好了,心态也更加从容沉稳,还对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王晓红也发现,参与过话剧演出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成长速度会非常快。“他们亲眼见证过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会亲近这样的人物,也会用更具历史高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在郭为禄看来,学生演员能够精彩演绎出这部话剧的原因在于,青年学生有极大的表演空间去展现主题,通过在舞台上多视角的、群体的、鲜活的叙述对话,呈现出年轻人有深度、有温度的视野。
《立场》中有一个情节是,学生演员们举着刻有“土地里面长出来的法”“把人民举在头顶”的牌子出现在舞台。这两块牌子由学生亲手制作而成,后来跟随学生们去到了深圳、北京等地,还出现在校园戏剧节、全国高校巡演的舞台上。这些发生在台前幕后的细节让郭为禄格外感动,他说:“学生演员用真情真心走进人物、走进故事,话剧才能精彩。”
在谈到校史剧未来该如何发力时,郭为禄认为,要做有感情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话剧创作过程;要做有立场的教育,敢于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带领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寻找人生答案;要做有创造性、有创造力的教育,学生通过读剧本、学习历史、再创作的过程,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在融合创作中,便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
随着校史剧频频“出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辐射作用,成了这些高校的努力方向。近些年,天津大学开展了“侯德榜精神宣传月”,不仅有录制幕后花絮、拍摄摄影作品、推出深度报道等形式,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B站等新媒体平台开通直播间,以“弹幕”增强观看话剧的参与性。如今,话剧《侯德榜》已成为师生校友喜爱的文化艺术节目,播放量达100万人次。
苏畅说:“目前还只是校史剧‘破圈’的开始,在寻找中国革命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创新表达的征途上,年轻人没有停止探索,相信在未来的舞台上还会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