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22:05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宁夏中卫8月2日电 题:西部小城中卫沙漠“淘金”
中新社 记者 陈建新
时值暑假,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内人潮涌动,在包兰铁路以北的沙漠游玩区,一队队骆驼载着游客穿行于沙漠,一些喜好刺激项目的勇敢者则在南侧黄河区排队等待,准备体验黄河边上的沙漠“速度与激情”......
原本危害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大漠黄沙,如今已成为增收致富、发展产业的宝贵资源。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军近日接受 中新社 等媒体采访时说,“去年整个景区接待游客达130万人,营收近4亿元(人民币,下同),今年游客量预计将在150万人以上。”
近日,“探访星星的故乡——海峡两岸记者宁夏行”联合采访团来到宁夏中卫市,了解当地治沙历程及治理成果。图为位于中卫市的一处防沙固沙科技示范区。 中新社 记者 陈建新 摄位于宁夏中西部的中卫,紧邻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历史上曾是风沙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频繁的风沙不仅让粮食减产、耕地减少,还时常造成人员伤亡、设施损坏。流经中卫的黄河也被黄沙侵蚀,水质和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那时不管是农村还是市区,只要刮风,第二天起来窗台、路上都是沙子。”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1991年投身腾格里沙漠治沙,至今逾30年。他说,过去腾格里沙漠距离中卫城区最近时仅有四五公里。如果不治理,市区发展将受到影响。
20世纪50年代,包兰铁路开始修建,这条铁路部分路段直接穿越中卫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于是,在保护包兰铁路的背景下,中国治沙人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找到了一种成效好、成本低,被誉为“中国魔方”的“麦草方格”固沙方式,并逐渐形成以“麦草方格”为主体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
近日,“探访星星的故乡——海峡两岸记者宁夏行”联合采访团来到宁夏中卫市,了解当地治沙历程及治理成果。图为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向记者们演示麦草方格扎设过程。 中新社 记者 陈建新 摄经过一代代治沙人共同努力,中卫市已累计治理沙漠达150万亩,实现“沙退绿进”。“我干这个几十年了,刚开始怕沙,后来治沙,现在是用沙、爱沙。”唐希明说,如今通过发展沙漠旅游、经济林、沙漠农业、沙漠光伏等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因享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沙漠游在旅游市场愈发受到追捧。浏览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沙漠观星、沙疗等游玩攻略和游玩体验的帖文互动量颇高。每逢节假日,“堵骆驼”“沙漠蹦迪”等视频时常成为热点。
在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孟家湾村,一家度假型酒店正在试营业。“我们7月10日才对外试营业,现在每天约有70间房入住。”该酒店相关负责人夏超介绍,2018年底在当地推出第一期民宿项目,很受市场欢迎,今年结合西北文化打造了第二期,“这里的核心资源是沙漠,目前来看,西北地区以沙漠为主题的酒店还是一个蓝海。”
近日,“探访星星的故乡——海峡两岸记者宁夏行”联合采访团来到宁夏中卫市,了解当地治沙历程及发展“沙产业”等情况。图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内,游客正在体验骑骆驼。 中新社 记者 陈建新 摄“当时本想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后来看到这边旅游也发展得很好。”今年25岁的刘莹是一名景区讲解员。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她,在云南读完大学后回到家乡中卫发展。近期宁夏已至旅游旺季,刘莹明显感到游客量增加,“一些游乐项目甚至需要排队1到2小时才能玩得上”。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卫累计接待游客达900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逾50亿元。(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