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等考古新发现:进入王朝国家最重要标志

发布时间:2024-11-01 23:01:03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上海12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2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副研究员在论坛上发表《二里头都邑布局揭示的王权特征》主题演讲时透露,该队近年以探索二里头都邑的整体布局及发展过程,进而研究二里头国家王权的特征及形成过程为中心工作,发现的多条主干道路及两侧墙垣构成的多网格式布局,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12月16日下午,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举办“中国考古学新发现与研究专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副研究员发表《二里头都邑布局揭示的王权特征》主题演讲。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赵海涛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二里头都邑遗址现有遗存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都邑聚落内各类遗存在空间上的分布及相关关系,一般与其社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现已发掘遗存表明,二里头都邑的主体要素包括:“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宫殿区、宫城,宫殿建筑群;宫营作坊区、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祭祀区、祭祀遗存;贵族居住和墓葬区、贵族居址和墓葬;青铜礼器、玉礼器、绿松石礼器等。

  路网方面,一是发现宫殿区南、北两侧道路向西延伸至少440米,都超过宫殿区295米的东西宽度,道路两侧都有与其平行的墙垣;二是发现宫殿区东侧道路向北延伸至少200米,道路西侧发现与其平行的墙垣,西侧道路分别向北延伸至少330米,道路两侧都有与其平行的墙垣;三是在距离宫殿区北侧道路以北330米左右处,发现南北宽14米左右的东西向道路;四是在距离宫城东墙以东270米左右处,发现东西宽约13米的南北向道路及其两侧的墙垣。

  据此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以东至少各存在两个分区。此外,上述道路另一侧因被现代路叠压,暂未发现夯土墙。

  赵海涛表示,二里头都邑的总体布局呈现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构成布局基础框架。包括最重要的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在中路,宫殿区位居核心;中路区域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贵族居住和墓葬区。上述重要功能区都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从而构成多网格式宏大格局——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这样的布局也体现了“宫殿核心区―重要功能区―一般居住活动区”的“向心式”布局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评价指出,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阶段重大进展之一,二里头遗址“多宫格”式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研究的巨大进展。

  之前的发现和研究还确认,二里头都邑已创造目前所知多项中国之最:一是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室群;二是出现最高祭祀权的国家祭祀区/场;三是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四是最早的铸铜作坊、绿松石器作坊。

  赵海涛认为,经勘探发掘所知,二里头都邑遗址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的集中区,规模宏大、形制规整、排列有序,昭示着政治和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二里头严谨、清晰、规整的多网格式规划布局,表明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秩序井然,这一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他总结表示,二里头都邑严格方正的规划制度、“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以及宫城宫室制度、青铜礼乐制度和其他制度等一起,共同体现二里头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开创、引领作用,也为先秦时期其他城址探索布局提供了有益参考。(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