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弘扬教育家精神 激发能源报国内生力量

发布时间:2024-11-25 02:03:33 来源: sp20241125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总结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阐明了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为我们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指明了方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激发教师能源报国内生力量。

深刻认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语境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群体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指引。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环境深刻重塑,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教育强国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教育家精神指引教师不断增强服务强国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在实现“中国梦”、追逐“大学梦”的同时,实现“教师梦”。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与高等教育实际、学校特色有机融合。要引领教师立足行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躬耕教坛。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因行业需要而生、与行业发展同向同行,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围绕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布局学科,一代代教师以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能源战略转型为己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坚决扛起赋能行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弘扬教育家精神内在要求教师个体兼具硬实力与软实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家精神内在要求教师兼具软实力与硬实力,既要具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支撑作用的硬核素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又要有以爱育人、以德化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师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行业特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价值认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教育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一代代中石大教师带领学子参与了各个时期的“石油会战”,见证并参与了石油精神的诞生。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以朱亚杰院士、时铭显院士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教育家,他们胸怀报国丹心,致力于传播真知,是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先生”。近年来,学校不断赋予爱国奉献新的时代内涵,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初心使命。

注重实践教育,强化专业认同,锻造能源强国、能源报国的坚强队伍。服务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学校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服务能源战略转型,引导广大教师牢记“国之所需,校之所重”。不断创新实践教育模式,一方面,大力实施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推动产学研良性互动,提升教师专业认同度,找准自身专业价值定位,真正解决行业领域“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教育富矿,把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作为重要内容嵌入教师培养全链条,在社会实践中淬炼能源强国、能源报国的坚强队伍。

注重师道传承,强化职业认同,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教育是铸魂育人工程,更需要为铸魂者铸魂。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质、具有强韧生命力的教坛文化,一批批教师赴边疆、涉荒滩、履极地、探深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提升工作合力传递师德力量。推出教师“青马班”“本熹班”等教师思政品牌,统筹开展“尊师爱生月”系列活动,提升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情感认同。

准确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义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教师评价改革。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关涉教师队伍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多方面、多体系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以深化多元多主体评价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将师德表现与教师聘任与晋升、教学与科研管理、教师奖惩管理等相关制度机制改革互联互通、同向同行。推进教师思政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生态。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畅通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通道。精准培育人才,针对性做好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人才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围绕国家能源需求和学校学科发展方向,持续拓宽产学研合作路径,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做好青年教师成长“传帮带”,“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引导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强化资源服务保障,厚植教育家成长土壤。要尊重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职业发展需求,立足管理服务育德育师,让教师在各类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收获成长。要倾听教师诉求心声,畅通教师意见表达渠道,落实机关“首问负责制”等制度,用好“e诉通”限时办结线上平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让教师能够安居乐业、安心从事教学科研。要传承弘扬优良教风学风,建立多元立体宣讲机制,发挥大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