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青海:近3年累计向外输出农畜产品价值300多亿元

发布时间:2024-12-28 02:59:31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5月24日电 国新办5月24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介绍,这些年,青海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高原特色产业,带动了全省近54万各族群众脱贫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增收致富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农牧业助力稳定增收。青海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精心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柴达木枸杞等特色产业,近3年累计向外输出农畜产品价值300多亿元。仅去年的枸杞采摘劳务总收入就达到了5.8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助力群众增收明显。

  第二方面,依托盐湖和清洁能源产业促进增收。得益于这些年盐湖产业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青海有28.3万脱贫群众通过就业务工、土地流转、参与管理等多种形式有了稳定收益。青海探索开展“光伏+农牧业”新模式,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放牧,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第三方面,融入生态产业实现增收。青海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旅游、草原牧游等创收新业态,体验绿色生态之美的人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第四方面,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动增收。通过青海拉面品牌培育推广,有近20万各族群众在国内外337个城市,开办青海拉面店近3万家,人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青海的青绣产业焕发生机活力,30多万绣工、绣娘凭借着指尖上的“针”功夫,“绣”出了幸福新生活。

  杨志文介绍,下一步,青海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把优惠政策兑现好。财政奖补、税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向特色产业倾斜,60%以上的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这些政策红利快享直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

  其次,把增收渠道拓展好。每年吸收20万人以上的脱贫群众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务工;支持他们发展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完善推行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经济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稳定增收。

  另外,把劳务品牌打造好。用好独具青海特色的各类金融产品,推动青海拉面、青海虫草、青绣、柴达木枸杞采摘等产业和劳务品牌提档升级,新培育一批高原生态、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的劳务品牌,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晓率,借助品牌效应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