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维度看中国丨(三)强国使命锻造中国强度

发布时间:2024-04-27 18:01:44 来源: sp20240427

  编者按:   2023年12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杂志为您带来特别策划《十个维度看中国: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重磅推出十篇系列评论,在去年“坐标中国”整合互动传播的基础上,从十个维度系统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资国企系统的实践伟力。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第三篇《强国使命锻造中国强度》——

十个维度看中国:

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

策划 ·闫永 郭大鹏 刘青山

执行 ·曹婷 龚梓谦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12期

三 强国使命锻造中国强度

文 ·本刊评论员 龚梓谦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12期

  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手指粗的一束碳纤维,就能拉动两架飞机……中国建材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已经攻克“材料皇冠上的明珠”——碳纤维的研制技术,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绝缘强度、抗拉强度、承载强度、耐磨强度……一项项物理指标的突破,让中国强度名副其实;高强度材料、高强度构件、高强度装备……“中国强度”的家族不断壮大,碳纤维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强度”?不难发现,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度,诞生不了“中国强度”;根基薄弱的产业体系,成就不了“中国强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强度,也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承担强国使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绘就强国图景的过程中由弱到强。面向未来,不管是做强做专,还是增强核心功能,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多个方面来看,打造更多的中国强度新标杆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建材下属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整理高性能碳纤维原丝

  打造中国强度新标杆,必须补强短板,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发达国家醉心零和博弈,逆全球化抬头,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尤其在高、精、尖相关领域,我们仍面对“技术、装备、产品”三重封锁。一些行业多学科交叉渗透、多产业融合、知识密集,短板效应开始显现,不论是弯道超车还是保持领先,都非易事。国资央企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首先要服务“国之所需”,尽快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中国强度服务国家战略。因此,打造中国强度新标杆不能依靠碰巧去撞、被动去等,而是国家需要什么、行业呼唤什么,国资央企就要耐心做什么。在科技领域的大赛场上,国资央企应该以坚定的决心,成为填补市场空白的“补链者”。

  打造中国强度新标杆,必须做强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打造中国强度必须有强大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市场要不要进入、产品要不要研发,关键之一是能否提高产业控制能力,是否有助于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式发展,这是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的鲜明导向,也是国有企业在决策关头要考虑的关键命题。以碳纤维为例,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市场突破还带动了下游各类企业产品的研发,实现“一家创新、N家更新”。所以说,国有企业要始终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自身功能定位,在与主业高度相关的领域适当开展多元业务,以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拉动产业上下游,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链者”。

  打造中国强度新标杆,必须铸强品牌,塑造独特竞争优势。品牌是企业实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们曾长期对标世界其他标杆企业,奋力追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直到如今自主研发T1000级碳纤维。这样的故事,在不少领域都已上演,或者正在上演。但从实现中国强度的产品突破,到打造中国强度的大国品牌,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近几十年来,大型跨国集团纷纷布局全球工厂,以价值链切割、精细化分工、本土化经营、上下游共生的策略撬动全球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推动中国强度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就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在突破技术封锁的同时,丰富产品序列和应用场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扩大中国强度的全球“朋友圈”和“客户池”,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见证由弱到强、投身产业补强、实现自立自强……中国强度的内涵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日益丰富。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打造出中国强度新标杆,中国强度将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挥强有力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就坚实的强国之路。

  (来源:“国资报告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