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40:40 来源: sp20241125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今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4年“最美医生”,朱兰、姜楠、陈静、翁心华、余家军、林丽珠、邓桂芳、李伯藩、侯新琳、毛里夏里甫·哈帕10位个人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老年护理团队光荣入选。
本期报道聚焦几位“最美医生”,记录他们守护生命的故事。
无影灯下,见证生命奇迹;听诊器上,传递仁心仁术;实验室里,熬过日日夜夜;偏远乡村,留下白衣身影……他们是“最美医生”,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扎根基层,守护乡亲
“只要岛上有人,我就坚持下去。”20年,一个人,一条船,风雨无阻,送医送药。
余家军,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医生。他以船为家,随叫随到,日夜守护着岛上200多名村民的健康。
金寨县响洪甸水库,1400多平方公里的库区山水相连。库区深处有一座座岛屿,岛上住着三三两两的人家,岛与岛之间凭借小船往来。余家军的家,就在其中一座小岛上,那里的村民组被称为海岛村民组。
1999年,余家军从卫校毕业回到岛上,不久父亲查出身患重病。临终前,父亲拉着余家军的手说:“咱们岛上缺医少药,你学过医,留下来吧。”余家军含泪点头答应了。
余家军将一条渔船改造成简易诊所,建立了海岛卫生站。村民只要一个电话,他就第一时间驾船前往。按规定,余家军每次出诊费用都在15元左右,包括燃油费、诊疗费等,可他从来没向村民们提过费用的事。
20多年来,海岛卫生站周围乡亲几乎都找余家军看过病。在出诊途中,余家军曾多次遭遇险情。茫茫水面上行船,最怕黑夜和雨雪天。一年秋天,余家军出诊返回时遇到大雾,水面伸手不见五指,打开手电能见度也不到1米。尽管小心驾驶,船还是撞到山上,余家军差点落水。
2017年夏天,村民肖某生了重病,不能去卫生站就诊,余家军连续20多天驾船上门治疗,10多里的水路一天要跑两趟。一天夜晚,村民余某得了急症,余家军前去为其诊治,上山时一脚踏空,连人带药箱掉进了几米深的沟里,身上多处受伤。
2019年,在相关部门帮助下,余家军的诊所终于上岸了。结实的水泥墙可以遮风挡雨,诊疗器械干净卫生,药品柜里存放着常用药物。如今,海岛村民组终于不再缺医少药。
“邓大姐,您来啦!”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常年穿梭乡间小路,出入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邓桂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卫生院副主任护师。24小时待命,是她的工作常态。她的手机号码,成为当地村民的“健康热线”。
在一次查房中,邓桂芳注意到一名褥疮患者。患者疼痛难忍,情绪很不好。邓桂芳主动上前,握住老人的双手轻声安慰。当时,正值下班时间,邓桂芳顾不上回家,连续两三个小时护理完才离开。
有一年,卫生院收治了一名意识障碍患者。邓桂芳悉心照顾,无微不至。患者出院回家,邓桂芳依然放心不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患者家里,协助家属为患者做清洁护理。
每当看见村民们热切的目光,邓桂芳心中就有一种牵挂。她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希望多为乡亲们做点事。”
防疫治病,精益求精
陈静,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疾控中心检验师,长期战斗在鼠疫防治第一线。
她的一家三代都从事鼠疫防治工作。小时候,陈静就对“鼠防”有一定了解。后来,父亲负责鼠疫外勤工作,她负责鼠疫检验工作。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陈静几次想要放弃。父亲说:“姑娘啊,我和你爷爷为啥要坚持?就是不想让乡亲们失去生命。你爷爷去世前叮嘱我,让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从父亲湿润的眼睛里,陈静感受到了这项事业的意义。
在一次实验过程中,陈静冒着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坚持做实验,为鼠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如今,陈静团队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疾控中心不仅升级了实验室标准,还引入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等新技术,提升了鼠疫病原体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翁心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从医五十余载,他始终站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前沿。
发热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每个患者的发热又有所不同,涉及的病情很复杂。因此,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历来被认为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之一。翁心华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看到微小异常,用扎实的临床技能捕捉仪器未能探测到的体征,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出最终的结论,许多疑难病例在他手中得到明确诊断。
有一名年轻女孩,每天畏寒、寒战,高热至40摄氏度,持续一个多月,同时伴有较为剧烈的腹痛。入院后检查发现,该患者有大量腹水,腹水中检出大量炎症细胞,外周血检查白细胞计数也升高。接诊医生诊断为腹膜炎,进行了抗感染治疗。但是,抗生素疗效并不理想,女孩仍然高热、腹痛。
那天,翁心华前来查房,仔细询问了病史,检查了患者,果断地说:“这个孩子不是腹膜炎,是腹型红斑狼疮,应该马上改用激素治疗。”接诊医生提出,这名患者所有的红斑狼疮相关指标检测都是阴性。然而,改用激素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腹痛、腹水也消失了。3个月后复查,进一步证实了翁心华的诊断。当接诊医生带着疑惑去请教时,翁心华说:“患者球结膜充血非常厉害,手指端有可疑的出血性皮疹……我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做出的判断。”
这样的病例有很多。翁心华不断探索总结,对发热待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诊断思路,出版《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一书。“传染病防治事业是艰苦的、有风险的,但总要有人去做。”翁心华说。
潜心钻研,攻克难关
“做医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医治很多复杂的疾病,守护生命。”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的真实感受。
她带领团队潜心钻研,不断创新,使我国盆底学及女性生殖道畸形诊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多项全球多中心研究,临床成果被7项国际指南引用。
“当医生就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只要患者需要,我就愿意研究。”一些妇科盆底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朱兰通过改良手术技术、降低手术费用,使这些疾病变得可防可治,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加用网片套盒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重度脱垂的有效术式。但是,进口耗材价格高昂。朱兰结合亚洲人骨盆较小等特点,对高值进口网片耗材进行精准裁剪,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结合自主研发的穿刺针,成功改良盆底重建术,使手术费用直降3/4,手术成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协和式盆底重建术”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逾百家医院及新加坡等国家推广应用。经过不懈努力,她带领团队建立起中国盆底疾病三级防治网络,制定了中国盆底康复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了中国盆底临床指南等。
“患者的信任,是我全力以赴攻克疾病难关的最大动力。”朱兰说。
姜楠,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30余年来,一直奋斗在心血管外科临床一线,累计完成手术逾万例。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填补了天津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大幅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救治率和治愈率。
崔先生在30岁时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后因病情发展,多次到胸科医院就诊。每次接诊,姜楠都会反复推敲病情,并成功地为他实施了两次手术。2021年,崔先生再次出现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当时他已是75岁高龄,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病情异常复杂。姜楠带领团队经过多次分析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手术当天就脱离了呼吸机,术后一周康复出院。
如今,姜楠将标准化心血管外科术式普及到天津的很多医院,帮助多家医院成立心血管外科,造福了众多患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