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大熊猫故事的丰富内涵(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11-26 02:49:50 来源: sp20241126

  过去,大熊猫多以群像出现,而今“萌兰”“花花”“福宝”等大熊猫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富有人格化特征。作者们突出大熊猫个体特点,以拟人化笔触,饶有兴味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2023年以来,“萌兰”“花花”“香香”等大熊猫走红短视频平台,以憨态可掬的外形和各自不同的“性格”,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这股“大熊猫热”还带火了多地旅游和熊猫题材文化产品。其中,大熊猫题材图书数量显著增长,成为图书市场一大亮点。

  其实,大熊猫题材图书由来已久,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出版资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大熊猫有关的图书日渐增多,起初主要是报告文学和科普作品。90年代,专家学者撰写的大熊猫题材博物图书受到欢迎。进入新世纪,科学探险手记打开大熊猫故事新的书写空间,胡锦矗《追踪大熊猫的岁月》《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追踪大熊猫40年》等图书,以有趣笔触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近年来,赵良冶《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等纪实类作品熔科学普及和文学讲述于一炉,带读者从多学科角度走近国宝。这些创作出版实践,在普及大熊猫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该题材图书创作人才,培育了读者群体,同时也面临着持续创新的挑战。

  在本轮出版热潮中,个性化书写成为鲜明特色。过去,大熊猫多以群像出现,而今“萌兰”“花花”“福宝”等大熊猫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富有人格化特征。作者们突出大熊猫个体特点,以拟人化笔触,饶有兴味地讲述它们的故事。《熊猫花花》刻画“花花”的“等腰三脚猫”外形特点,还着力挖掘其憨萌、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其中吃饭被“夺笋”、抓小鸟扑空等情节让人忍俊不禁。《熊猫萌兰》则表现“萌兰”调皮好动、活泼热情的性格,将网络流行的“一字马”“拆家”等视频转化成生动故事。通过这样的刻画和塑造,作品不再是单纯的物种科普,而是富有人情味儿、多姿多彩、不断得以续写的“动物朋友”故事。

  更加注重表现形式,提供多元阅读体验,也是这批作品的一大特点。大熊猫题材图书仍属博物书写范畴,要以科学为支撑。作者们在开辟讲故事空间的同时,也想方设法融入科学知识。比如,讲“花花”由“干妈园润”代养时,介绍这一安排符合熊猫繁衍特性,还以扎实的“大熊猫知识问答”附录进行科普。在呈现形式上,当前畅销的大熊猫题材图书,大多配以精美图片,一些图书还选录了专业大熊猫摄影师的作品。《果赖!大熊猫》采用铜版纸全彩印刷,高度还原大熊猫的真实色彩,图文并茂。不少图书还附赠高清海报、熊猫明信片等周边文创,让图书阅读成为一种多元的文化体验。

  尽管作品琳琅满目,大熊猫题材图书其实还有很大创新空间,这需要创作者们进一步打开视野,从更多角度开掘破题、做精做透。比如,多年来,大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去往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其可爱形象赢得人们喜爱,有的还走进综艺节目,成为风靡当地的“动物明星”,这类以大熊猫为纽带的中外交流故事值得深入开掘。再比如,从“濒危物种”到“易危物种”,大熊猫的保护繁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切入点讲好中国生态故事,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我们也看到,大熊猫题材图书中的精品和“爆款”还不多,大熊猫与人的故事挖掘得还不够,能触达海外读者的图书还有限。辩证地看,这些不足也意味着新的出版增长点,大熊猫题材图书正等待更多有热情、有创意、有能力的创作者参与进来,向国内外读者讲述更精彩的大熊猫故事。

  (作者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