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开讲丨对话陈凯歌:用镜头铭记志愿军是我的幸运

发布时间:2025-01-05 04:11:46 来源: sp20250105

“我最害怕的就是这群人被遗忘,这也是我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

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系列影片的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于9月30日全国上映。影片通过聚焦抗美援朝中的铁原阻击战这一关键战役,以细腻情感描绘英雄影像,带领观众共同追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峥嵘岁月。近日,导演陈凯歌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揭秘影片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我们第一部是讲如何决定出兵,第二部就直接讲战争本身。”陈凯歌在采访中说道,在这场极其艰难困苦情况下进行的铁原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惨重,但凭借精妙的战术和坚强的意志守住了阵地。“我们的坦克数量是零,这是一场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的战斗,你能想象其中的艰难,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63军最终守住了铁原。”

相较前作,第二部更注重个人层面的情感表达,李家的故事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主线。父亲李默尹对儿子严格、对女儿温柔的反差,使这位军人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李想既是一名战士,也是儿子和哥哥,尽管与家人相处时间不多,但这份亲情给了他坚定的力量;李晓来到朝鲜寻找父兄,在战斗中逐渐理解了他们的坚守,并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一个泱泱大国是由无数微小家庭组成的。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牺牲背后都承载着难以言喻的情感重量。这些军人和战士都选择了听从国家和人民的召唤,这一点非常动人。”陈凯歌深情说道。

在影片中,众多年轻战士的形象也让观众印象深刻。为更加真实地再现志愿军群像,展现战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陈凯歌特别强调了构建关系的重要性:“我总是告诉演员们,演戏就是演关系。只有把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好了,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

陈凯歌举例道,杨三弟这一角色是为了缅怀牺牲的排长而成为了一名战损记录员,希望每一名牺牲的战友都被记录下来,被后人所怀念;松骨峰战役中的生还者孙醒一角,则起到了连接第一、二部的作用,他背负着过往每一位战友未竟的使命,继续战斗下去。

电影中还不乏感人至深的细节之处。比如片中那朵被李想夹在笔记本中的小花,不仅衔接了前后两部电影的故事,更是李想、李晓兄妹情谊的见证。“这朵小花有个别名,叫做‘死不了’,这是妹妹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哥哥也恰好是个有心之人,战争使得在平凡生活中的一切平凡之物变得珍贵起来。”陈凯歌解释道。

谈及此次合作的众多演员,陈凯歌导演感慨表示:“整个系列的拍摄,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历经399天,再到第三部又投入了超过100天,算上准备与后期的时间,至今已历时四年,这期间,每一位演员不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更是倾注了很多的精力与心血。”

陈凯歌还特别提到,画龙画虎难画骨,最难的是如何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内在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演员们做到了让人们相信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这是个大功夫。我能在这个年代把这件事情拍下来,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的幸运。”他说。

(责编:王连香、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