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无春不宜结婚?纯属迷信!

发布时间:2025-01-04 22:48:08 来源: sp20250104

  龙年无春不宜结婚?纯属迷信!

  农历年中没有立春很常见,将其看作“寡妇年”背离科学常识

  最近,“龙年无春,是寡妇年,不宜结婚”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即将到来的龙年为何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寡妇年”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记者采访了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

  “龙年是寡妇年,不宜结婚”的消息已引起民政部关注。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上留言:因为2024年立春处于即将过去的农历癸卯年末,有民间传言,龙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这种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为此网友建议: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发表一篇面向全社会的普及宣传文章,引导公众在龙年正常结婚,不要受迷信、社会传言影响。近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作出答复:“您的建议我们将予以关注,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施韡解释,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在农历一年里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无春”和“两头春”都属于正常现象,把它们和婚姻问题挂钩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统计显示,最近100年,“两头春”年份有37次,“无春”年份有37次,“单春”年份有26次,可见“无春年”很常见。

  从历法上看,立春在农历一年中之所以次数不固定,是因为农历是一部阴阳合历。施韡介绍,阴历是以“朔望月”即月相变化周期为参考标准的历法。这种历法不考虑地球公转的因素,以一个“朔望月”(平均29.5306天)为单位累加,一年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一年少10天或11天。这个误差累积3年,就相当于阳历的一个月,长此以往会导致“寒暑颠倒”。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更好地指导农耕生产,中国古人制定了阴阳合历,以兼顾“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和“朔望月”两个周期。农历如何实现“阴阳调和”?主要靠二十四节气和设置闰月。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阳”的部分,可以看作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上的24个等分点,每15º有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也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

  设置闰月是为了保证在一定周期里,阳历与阴历在天数上基本一致。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先民就根据大量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三年一闰”“五年再闰”法则,最终发现了“十九年七闰”这个理想周期,即每19年补入7个闰月,共得235个“朔望月”(12×19+7=235),总时长为6939.6910天(29.5306×235=6939.6910)。19个“回归年”的总时长是6939.6018天(365.2422×19=6939.6018),与前者几乎完全一致。

  正因为是阴阳合历,农历一年与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的二十四节气并不重合。有闰月的一年往往是“两头春”,即包含两个立春节气,而闰月年之后的一年就可能“无春”。

  比如,即将过去的兔年有闰二月,全年共384天,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至2024年2月9日结束。根据地球公转规律,立春发生在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2024年立春在2月4日,所以2月10日开始的龙年没有立春。龙年到2025年1月28日结束,而2025年立春在2月3日,因此龙年全年“无春”。这是历法特点造成的正常现象,把“无春年”看作“寡妇年”纯属迷信。

  解放日报记者 俞陶然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