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2:26:14 来源: sp20250107
春深日暖,书香氤氲。4月23日,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将如期而至。
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青少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日前,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名单,64个地区和99所学校分别获评区域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
走进“书香校园”,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深耕课堂,培养阅读习惯
手捧一本书,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语文教师高玉仙热情饱满地走进四年级教室。
“今天,我们要共读《小兵张嘎》。大家准备好与嘎子一同冒险了吗?”
轻轻翻开书页,高玉仙提醒道:“阅读前,要学会预读和略读。预读能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略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请大家先浏览一下章节目录。”
随着故事层层推进,高玉仙的声音时而激扬,时而低沉,仿佛带着学生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讲到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节时,高玉仙邀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只见,一个孩子灵活移动脚步,时而左闪右躲,时而发起“进攻”,似是占据上风;另一个孩子稳稳扎住马步,使尽全身力气,任由推拉扯拽,硬是扳他不动。
“两名同学表演得真棒,动作、神态皆还原了嘎子的机智和胖墩的坚韧,这说明大家在阅读时准确抓住了角色特点和人物情绪。”高玉仙进一步引导,“除了预读和略读,还要留意文章关键信息,学习优秀文本的表达方式、谋篇布局,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金钥匙’。”
一堂生动的阅读课,在阵阵掌声和欢笑中结束。学生们为嘎子的勇敢与智慧喝彩,也为自己的收获与成长点赞。
课程是落实“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阅读课重在引导学生享受乐趣、感悟人生,助其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语文学科主任贾丽娜说,学校积极构建“九年一贯”阅读体系,以“一日三读”“一周一课”“一月一评”“一期一节”制度,分学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此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发力。在重庆“最美书香家庭”陈静家,有“三个一”的习惯——每周一次家庭阅读会、每月一次图书馆家庭日、每年一份家庭心愿书单。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向社会募集图书,分发至偏远农家书屋,让阅读的春风吹向广袤乡村。全国妇联自2016年起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实施阅读关爱项目,助力留守儿童共沐书香。
校园里、课堂上、书屋内、家庭中,无时不读书,无处不书香。
学科贯通,丰富阅读内容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
4月12日下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图书馆内,四年级1班学生正在上阅读课。学生们或倚或坐,或读或写,聚精会神地与书本对话。有的孩子在读《这里是中国》,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览祖国壮美河山;有的孩子手捧《故宫里的大怪兽》,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有的孩子沉浸在《鲁滨逊漂流记》的世界,仿佛正与主人公一同经历荒岛求生。
漫步校园,紫藤花开,书香扑面。教室、廊道、楼梯间皆设有读书角,让学生处处有书读、时时可阅读;晨诵、午读、暮吟,保障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
五年级学生贾小诺最喜欢教室内的书吧,“午读时,阳光洒在书页上,投下斑驳光影,偶尔能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七年级学生孙语晗拿起走廊书架上的《诗经》,读着“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看着窗外紫藤花叶层层叠叠,“仿佛身临其境”。
“琅琅书声是校园最美妙的声音。”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说,“营造书香氛围,不只是把校园打造成一个开放式图书馆,更要树立一种大阅读观,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置于多时段、跨学科体系中。”
2023年秋季学期,一场名为“何以李白”的项目式读书行动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启动:语文老师循循善诱,一词一句解析诗歌语言、艺术风格;科学老师条分缕析,结合天文、物理等知识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思维与诗意想象的关系;道德与法治老师晓之以理,以诗人的传奇人生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和追求。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学校推行全学科阅读理念,打造学科融会贯通的大阅读格局。
陕西西安市曲江第七小学重视跨学科阅读积累,将经典古文、英语故事、科学实验口诀、优美歌词等纳入学生诵读范围。安徽宿州市第三中学探索学科教学与读书行动同向同行,英语学科结合阅读编演精彩情景剧,化学学科以“说唱”方式展现阅读精要。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心中要有一泓泉。”李升华认为,“书香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自觉推广阅读、将阅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而且自身要具备深厚的阅读积累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对此,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建立了横跨周、月、学期、年度的教师读书论坛,以校长领读、骨干导读、教师共读、组内研读等方式,推进教师阅读常态化,并将阅读纳为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评价标准。
创新载体,拓展阅读形式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以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如何深阅读?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开设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丰富阅读形式。国家语委印发指导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提出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资源,探索完善“导—读—写(讲)—评”一体化“智能+”经典阅读新模式。
2023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通,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云端书架”。上海市开展图书馆与“云课堂”课题研究,探索“云导读”的“互联网+”阅读新模式,挖掘学生阅读数据。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小学学生利用课间朗读书籍,与经典对话,与诗文作伴。
顶层设计,各校实践。如今,“书香校园”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数字阅读可以满足随时随地、有声有画、多屏互动式阅读的需求,是对传统纸质阅读很好的补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教务主任白中琴介绍,学校注重引导学生用好数字技术,让其能够在数字时代利用丰富资源自主学习。
4月1日,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二10班教室内,一场以“阅读素养浸润心灵,‘书香校园’启迪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正在进行。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研读经典,分享好书,创意满满。
“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刘海杰同学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人物关系图,梳理《平凡的世界》故事梗概,“深入品读这部作品,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励我直面各种挑战。”
翟雨歆小组带来以《红楼梦》为主题的皮影戏,重现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台上,灯光聚焦幕布,皮影栩栩如生。台下,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其中。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尤其是“双减”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创新读书载体,开展阅读活动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加丰富。比如,辽宁沈阳市培英中学保工校区以制作书签、好书推介、诗词大赛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鼓励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
阅读关乎青少年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未来。放眼全国,“书香校园”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在一次次与书本的邂逅中,广大青少年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远的未来。
(人民日报 记者 吴丹;尹雨佳参与采写)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