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7:16:53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乌鲁木齐10月19日电 (陶拴科)临近初冬,在新疆阿尔金山吐拉牧场,水波荡漾的河流中几只黑颈鹤“翩翩起舞”,草甸上,成双成对的黑颈鹤栖息其中,这个季节本应迁徙飞走的黑颈鹤竟成为了“留鸟”。
黑颈鹤被称为“鸟类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5种鹤中唯一终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鹤类。
如今正值候鸟迁徙季节,随着气温下降,大部分候鸟纷纷踏上了南迁之旅,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候鸟中转站、歇脚点,由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些常年迁徙的候鸟选择了留驻,转变为“常住居民”,例如黑颈鹤、天鹅、灰雁、赤麻鸭等,数量已达到几万只。
候鸟变“留鸟”折射生态之变
根据监测记录,这几年到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辖区域内的黑颈鹤数量接近200只,留守的有50只左右。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徐俊泉说:“阿尔金山吐拉牧场黑颈鹤的栖息地海拔高,但四面环山,水域常年不结冰,气温相对不是很低,适合黑颈鹤越冬。”
徐俊泉分析指出,大部分黑颈鹤每年在10月初都会飞往西藏越冬,然而,吐拉牧场的黑颈鹤已经成为“常住居民”,因为这里的气候已经适应了它们的生存需求。据监测数据显示,吐拉牧场的黑颈鹤数量在过去十多年间从最初的十几只增长到目前的近五十只。由于黑颈鹤繁殖速度较慢,每两三年才能繁殖一次,因此这一增长趋势显得尤为可观。
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吐拉牧场黑颈鹤在湿地觅食。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管护队队长刘永军介绍:“今年候鸟种类和数量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湿地生态效应逐步显现出来。目前,园内共有各类野生动物315种,其中鸟类279种,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候鸟变‘留鸟’折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的趋势,这也说明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更适合鸟类生存繁衍。”
10月初,大批候鸟在新疆巴里坤湖湿地上空飞翔。达吾提·热夏提 摄候鸟变“留鸟”种群数量多样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候鸟迁徙期间,数量最多时可达上万只。春季的3月至5月,白鹭、鸬鹚、苍鹭等大量候鸟在此繁衍后代;而秋季的9月到11月,天鹅、灰鹤、灰雁、赤麻鸭等则在此停歇,补充能量。然而近年来,这种现象在不断变化。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指出,候鸟变“留鸟”的种群数量创下了新纪录。尤其是冬季迁徙鸟类中的天鹅、灰鹤、灰雁和赤麻鸭等鸟类,变成“留鸟”的数量较多。
马鸣分析认为,首先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其次也与当地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有着关联,再者丰富的食物资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现在田间地头都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收割,会有收不干净的情况,留下的余粮吸引鸟类留下觅食。”
无独有偶,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红河景区,迎来了一群豆雁,雁群时而踱步觅食,时而展翅飞翔。成群结队的豆雁交替飞起与降落,蔚为壮观。这里是叶尔羌河的上游,水草丰美,广袤的农田和水域为迁徙雁群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新疆拥有22个目、66个科近500种鸟类,占全国的1/3。“因为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北面是西伯利亚,南面是南亚,而西伯利亚正好是鸟类的繁殖区,南亚是鸟类的越冬区,新疆处于中间位置。因此,在新疆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有迁徙的、繁殖的,还有越冬的各种各样的鸟类。”马鸣说。
监测发现,近十年来,新疆候鸟变“留鸟”的情况越来越多,气候因素影响下,南疆候鸟变“留鸟”的种群数量明显较多。马鸣说:“候鸟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水源充足、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小是候鸟变‘留鸟’的最大因素。目前南疆有黑颈鹤、大天鹅、豆雁、次蓑羽鹤、灰鹤、灰雁。北疆有大天鹅、鸬鹚、绿头鸭等。”
10月初,大批候鸟在新疆巴里坤湖湿地上空飞翔。达吾提·热夏提 摄湿地“精灵”永续和谐家园
天鹅已成为新疆分布最广的候鸟之一,在新疆库尔勒碧波荡漾的孔雀河上,天鹅悠然自在地栖息、觅食、游弋。自2006年以来,天鹅的数量由十几只,增长到如今的400余只。在伊宁市、玛纳斯县、额敏县等湿地,每到晚秋季节,成群的天鹅会翩翩飞抵栖息,成为新疆各大湿地越冬鸟类常客。
进入10月份以来,位于新疆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的戈宝红麻花海景区,上百只候鸟在人工湖栖息觅食,这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在此休憩的候鸟有灰雁、赤麻鸭、绿头鸭、白鹭等,数量多达几百只。鸟儿们在水中悠闲地游动、觅食,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振翅飞翔的身影为戈壁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活力。
在新疆东天山巴里坤湿地,一个月前,大批候鸟飞临巴里坤湖以及周边湿地,在此驻足、觅食、栖息,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候鸟种群数量庞大、景象极其壮观。(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