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9:51:13 来源: sp20250101
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考古事业,让百万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图景更加生动,让万年文化史内涵愈加丰富,让5000多年文明史的脉络更加清晰
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有了新进展!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象形执壶、珐华梅瓶、青花人物纹罐……水下考古同科技携手,开启埋藏千余米深海、尘封数百年的“时光宝盒”,一件件“沉睡”的文物苏醒过来,惊艳了时光,诉说着历史,也见证着科技的力量。
茫茫深海,“打捞”历史,绝非易事。曾经,受深潜技术限制,我国水下考古多集中在近海、浅海,对深海考古,只能“望洋兴叹”。2017年8月,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成功进行首次载人深潜,拉开了我国深海考古的序幕。在此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中,“深海勇士”更是以高精尖的“十八般武艺”,立下汗马功劳。长基线定位系统犹如“灯塔”,精准导航;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则充当“眼睛”,在水下昏暗的环境中敏锐捕捉每一个细节;全新升级的柔性机械手,既能稳定提取文物,又能避免文物磨损……科技赋能,助力考古走向蔚蓝深海,我们得以抵达更深更远的水下世界,探寻中华文明的深海印记。
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借助科技之力,越来越多文物得以揭开神秘面纱,与我们展开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中提取的陶器、瓷器,部分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它们不仅是商品标识,也是历史碎片,是沉淀的时光,折射着当时人们的日用常行,勾勒出数百年前的社会风貌,也讲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愉悦与艰辛、开拓与探索。
一件件出水文物,也是重要的实证资料。从外销的陶瓷器,到海外输入的木材,再到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珐华器……碧波之下的两艘沉船满载瑰宝,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成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们才能聆听到这样的历史脉动,让凝固的时光重新流淌。
科技持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借助技术手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能不断深化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从利用碳十四测年,为开展各个文化、类型、遗址的比较研究确立统一的“时间标尺”,到应用古DNA研究,全面认识古代人群的迁徙过程、当时的社会形态,再到通过有机残留物分析,了解先民们对生物的加工、利用水平和相关载体的功能……用好科技手段,能让那些或被厚土、或被海水埋藏千百年的文明遗存重见天日、重新“说话”、重焕光彩。以科技之钥打开历史之门,我们将更好溯源中华文明,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
科技打破的界限,还包括曾经横亘在普通观众面前的文物欣赏门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文博领域。比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用裸眼3D技术还原考古现场,让观众能够目睹文物出土瞬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开发全真互联元宇宙体验项目,观众能够凭借数字形象“进入”明代大报恩寺一探究竟。现代科技让历史场景跨越时空得以生动呈现,参观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的价值,感受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观众看得懂、有收获、能共鸣,文物以更灵动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走进人们心里,其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
考古是为了解码过去,也是为了奔赴未来。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考古事业,让百万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图景更加生动,让万年文化史内涵愈加丰富,让5000多年文明史的脉络更加清晰,我们将更加自信地走向明天,书写更精彩的文明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