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17:02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滨州10月23日电(周艺伟)“圣泉法”让秸秆“华丽变装”、砂岩地质负压回灌技术“取热不耗水”、沼气热电联产装置“变废为宝”……连日来,记者跟随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活动,先后走进济南、东营、滨州等沿黄5市,探访各地企业激发“绿色引擎”的创新举措,解析山东产业向“新”向“绿”转型密码。
小秸秆“大变装”,旧工厂“新崛起”
走进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高耸的发酵罐林立道路两侧,上面斑驳的铁锈彰显出企业的年代感。该集团是一家以生物制造和化学新材料为核心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植物秸秆与合成树脂的研发创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采访团参观济南圣泉集团展厅,了解用秸秆生产的产品。周艺伟 摄济南圣泉集团生物质研究院院长高绍丰介绍说,该集团成立于1979年,初期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糠醛,后历经了数次技术研发突破与产业链变革。“2019年,我们成功研发出‘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技术,突破了生物质中三素高效分离等行业性难题,实现三大组分高值化利用。”
在圣泉集团展厅,电池、阿拉伯糖、纸巾等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大家看到的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圣泉法’工艺生产而来。”高绍丰表示,该工艺以秸秆为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可生产上百种产品,还解决了传统生物质技术原料利用率低、环保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绿色低碳是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科技创新则是企业向‘绿’前行的最大底气。”
科技赋能,地热开发环保增效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特殊的砂岩地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一直不理想。
针对当地砂岩地质的回灌难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实施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采用地热梯级利用技术,将地热水开采至地面,历经多级换热流程后进入回灌井,在自然重力作用下返回采水层。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实施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图为徐州路清洁供热能源站系统。周艺伟 摄“在回灌过程中,我们公司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砂岩地质负压回灌技术,成功实现地热尾水100%同层回灌。”东营明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吉武表示,地热尾水传统处理方式,多是将地热水开采至地面进行热量提取,再通过一系列设备处理后进行回灌。部分尾水会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不仅增加经济成本,还带来二次污染。
李吉武称,砂岩地质负压回灌技术采用闭式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取热不耗水”。与传统工艺相比,回灌率达到100%,热能利用率提高30%。
据东营市东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军介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主要建设22座分布式能源站、148眼开采井和回灌井及附属梯级利用系统等。与传统热电联供方式相比,该项目的供暖成本每平方米可节省11元(人民币,下同)。“待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产业融合,废弃物里“淘金”创“绿”
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展馆,面粉、挂面、谷朊粉、蛋白肽等各式各样的产品摆放得满满当当,让人眼花缭乱。展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打造三产深度融合的小麦全产业链,涵盖高端育种、订单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等十大板块。“凭借这条产业链,中裕生产出10大类、600多种产品。”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全产业链实时监控。周艺伟 摄企业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备受采访团关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付蕊表示,公司通过大型沼气热电联产装置,对养殖粪污以及滨城区4.2万户农村旱厕粪污进行集中处理,用于沼气发电和生产生物天然气。沼渣、沼液通过加工处理,生产固态和液态有机肥料还田。其中,沼液有机肥通过管网输送,可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5万亩,利用弱酸性的沼液,能有效改良盐碱地。
据悉,上述装置年产生物天然气达3500万立方米,产值6700万元,可取代8万吨标煤,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万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2023年,中裕承担了山东省首个农业农村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已达成多笔碳交易。经测算,“十五五”期间,中裕碳减排量将达300万吨。(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