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浙江如何“对话”世界?

发布时间:2025-01-11 05:16:27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杭州11月27日电(张煜欢)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中国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海之滨的开放大省浙江,亦在丝路之上留下不凡足迹。

  十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方位高水平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海陆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壮大“地瓜经济”、扩大国际“朋友圈”,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对话”中融通着中国梦与世界梦。

浙江义乌—波季(格鲁吉亚)线路首发班列。龚书弘摄

  在互联互通中布局“海陆空”

  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货通全球的21世纪,广袤的亚欧非大陆上,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网络,亦是人类的美好新愿景。

  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自古就有向海图强、开放包容的传统。十年来,浙江积极构筑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海陆空”全方位拓展新丝路。

  9月2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始发,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20天至25天抵达格鲁吉亚,标志着浙江义乌—波季(格鲁吉亚)线路首发——这也是“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的第19条线路。

  从丝路上的商贸驼队到轨道上的钢铁驼队,奔驰的“义新欧”中欧班列见证着新丝路的忙碌与繁华。“义新欧”中欧班列运营方、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介绍,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9000列,辐射亚欧大陆50个国家(地区)160多个城市。

  多年来,“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回程班列还从单一的进口贸易模式向“进出口、转口”贸易模式迭代升级,不仅帮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实现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更助力浙江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稳增长、稳外贸注入新动能。

  向内辐射内陆腹地,向外拓展海洋空间。仲秋时节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卡穿梭如织,一艘艘远洋巨轮驶向深蓝……十年来,宁波舟山港融入丝路“牵手”世界,货物吞吐量连续十余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三。

  国际大港为浙江的海上合作打开全新空间。在此背景下,浙江高水平建设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强与合作区内国家海洋领域贸易合作,完善宁波舟山港至中北亚、中东欧国家的国际贸易通道,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望向蓝天,浙江亦不断延伸“空中丝绸之路”,该省机场国际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累计运营国际地区货运航线32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庞大的“海陆空”贸易网,为“一带一路”工笔画增添着生动注脚。

  越来越密的联通网络,也进一步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十年间,浙江“一带一路”进出口额从6271.7亿元增至17259.3亿元。

  在这条四通八达的“繁荣之路”上,浙江还将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携手构建立体互联新网络。

浙企搭乘包机抵达海外洽谈。浙江省商务厅供图

  在开放合作中壮大“地瓜经济”

  当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随着“海陆空”贸易网通往全球,人们意识到,当今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市场。

  合作共赢,早已成为紧抓时代机遇的浙商们的共识。

  印尼是世界上红土镍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18年,浙江民企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尼北马鲁古省哈马黑拉岛建设起纬达贝工业园区,其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

  依托丰富的上游资源优势,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延续海外矿山就地建厂的模式,乘着新能源风口,打造起“镍钴矿产资源开采—湿法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应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目前园区在建的湿法项目即将投产。

  纬达贝园区负责人项炳和介绍,园区主动融入所在地打造发展共同体的做法,还获得了印尼总统佐科的极大肯定。他曾经表示,因纬达贝工业园区的存在,园区所在的北马鲁古省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了27%。

  从“浙”里启航,在全球开枝散叶。这种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像地瓜藤蔓一样向八方蔓延,在更大空间实现更好发展的现象,被形象地描述为“地瓜经济”。

  除外,浙江还打造起泰中罗勇工业园等一批境外园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能与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居国内第一,推动当地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带一路”的丰沃土壤为浙江的“地瓜经济”提供了充足养分。而“地瓜”的故事不止于枝繁叶茂,更在根深蒂固。

  不久前,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浙江)—泰国合作交流会在曼谷举办,26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涉及数字经济、机电设备、清洁能源等领域,签约金额达10.9亿美元……一个个友好合作项目,铺就共赢发展之路。

  当前,浙江正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的当下,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是浙江与世界“对话”的关键之道。

叶鑫教白俄罗斯当地市民矫正胸背部酸痛的功法。受访者本人供图

  在共建共享中走好民心相通路

  跨群山、通江海,设施联通之网越来越密;买全球、卖全球,贸易畅通之道越来越广……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框架下,一批批“小而美”项目,亦造福着当地百姓。

  今年7月,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的叶鑫拿到了白俄罗斯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资格证书,其也成为中国各中医药海外中心中派驻医生获批所在国官方中医行医资格的第一人,正式在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持证上岗”。

  一根银针、一套推拿术,联通了民心,拉近了距离。一系列“神奇”疗效,很快让不少当地民众成为中医的“铁杆粉丝”。叶鑫回忆,一位白俄罗斯患者经治愈后非常感谢他,送来了代表白俄罗斯人表达心意的巧克力、伏特加;还有一位当地患者一定要带着他去周围的城堡兜风,这份热情“挡也挡不住”。

  眼下,这样的中医药海外中心正在越来越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落地,仅浙江就在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地建设了多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获得当地民众认可的“小而美”的项目不止于此。在临近撒哈拉沙漠的塞内加尔,浙江援助的乡村打井供水项目,也让200余万民众享受到方便干净的饮用水。当地居民阿米娜塔迪乌普说,项目建设前,她每周要来回步行将近6公里去水塘取水,卫生也没有保障。“乡村打井供水项目为我们的村子建成了一整套供水设施,让我和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喝上干净便捷的饮用水。”

  还有为阿曼5万户家庭解决用电问题的光伏项目,为卢旺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鲁班工坊”……得民心、惠民生,十年来,浙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民心相通之情越来越深。

  11月21日,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召开,发布了该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发展报告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清单。就在大会召开前夕,由浙江省委书记率领的代表团刚刚结束对印尼、泰国为期一周的访问,以此深化与两国在经贸投资、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人文交往等领域的合作。

  面向未来,浙江正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大省,在深入“对话”中同世界交融、同频发展。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上述会议上公开表示,进入下一个金色十年,浙江期待同各方一道,同心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抢抓机遇、共谋发展,以人为本、共增福祉,互学互鉴、共创价值,共同把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铺得更宽更远、造福百姓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实更好、兼容并蓄的文明之路铺得更加绚丽多彩,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相知相亲、美美与共的丝路新篇章。(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