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5:26:13 来源: sp20241110
1月27日清晨,南沙某守备部队三级军士长孟小辉,走下哨位就赶回宿舍,准备参加即将在老礁堡举行的迎新春礁联比赛。
打开抽屉,孟小辉拿出保存完好的3副礁联。前两年,礁联比赛一度中断,但孟小辉每逢新年依然会写下一副礁联,记录守礁感悟。这一次,礁联比赛重启,无论是像孟小辉这样的“老南沙”,还是上礁不久的“新南沙”,都热情高涨,踊跃报名。
入伍20年,守礁20年,孟小辉曾多次参加礁联比赛,并屡获名次。他清楚记得自己上礁不久后写下的第一副礁联:“军民搏海浪做英雄事,壮士卫蓝疆创千秋业”。
别看孟小辉的这副礁联写得豪情万丈,刚上礁时,第一次面对台风的他差点打起“退堂鼓”。当时,茫茫大海上,肆虐的台风拍打着窗户,雨水和海水顺着窗户和门缝灌进屋里,似乎随时会把礁堡淹没……
没过多久,借着即将举办礁联比赛的时机,指导员给包括孟小辉在内的新兵上了一堂传统教育课,讲的就是南沙礁联的由来。
1
1988年2月16日,农历除夕。祖国大陆喜迎新春之时,上级命令正在南沙执行任务的值班拖船进驻华阳礁搭建高脚屋。
受领任务后,值班拖船迅速驶向华阳礁。当时海况恶劣,拖船像一片树叶在海浪中颠簸,当晚在华阳礁附近抛锚。那个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官兵们在甲板上迎来新年。
2月17日清晨,队长林书明带领5名战士组成登礁突击队,驾小艇登礁建高脚屋。海上风高浪急,战士裴伟学在艇艏高举五星红旗鼓励大家:“同志们!祖国人民在看着我们,为国争光的时刻到了!”
小艇接近礁盘时,官兵们跳入齐胸深的海水,抡起大锤往礁缝里砸钢钎。因礁石过于坚硬,6根钢钎都被砸得变形,直到第7根才被砸进礁缝里。他们把五星红旗固定在钢钎上,让它迎着海风高高飘扬。
是夜,海风凛冽,6名官兵抱成一团,依然冷得打哆嗦。林书明提议给高脚屋写一副春联庆贺新春,得到众人响应。围坐在四处漏风的高脚屋里,一名战士打着手电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电报纸上共同完成华阳礁上第一副春联——
上联:“守华阳六虎何惧艰难险阻”;
下联:“卫海疆男儿哪怕狂风恶浪”;
横批:“虎存礁在”。
几个月后,官兵们住进铁皮高脚屋,用油漆把对联写在门楹上,称为“礁联”。一茬茬守礁官兵十分爱护礁联,每逢新春到来都会组织礁联比赛,如有佳句,就换下旧的礁联。比如,华阳礁上的礁联,在官兵们的不断创作中,后来变为“猛虎踞礁振国威威震南沙,跤龙蟠水显灵气气吞山河”,横批“业在今朝”。
当时,孟小辉坐在台下,边听边记。想到自己面对台风的表现,再想想“老南沙”,孟小辉觉得很惭愧:“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守礁官兵都能坚守下来,我也一定能做到。”
2
孟小辉在老礁堡一守就是12年,直到8年前搬进新营房。此后,他来老礁堡的次数不多,每一次都发现这里有了新变化,营房多了,路更宽了。可那些熟悉的礁联,总能唤起他的守礁记忆。
一间宿舍门前,挂着一副礁联,“看距离远隔不断亲情相思苦,惜天涯苦挡不住南沙忠诚心”。那是时任油机班班长赵作亮创作的。
2010年5月的一天,赵作亮接到妻子电话,得知父亲因病突然离世。第二天,守礁领导商议后,为赵作亮的父亲在礁上举办了一个祭奠仪式。全礁官兵整齐列队,向着北方三鞠躬。赵作亮泪流满面:“爸,原谅儿子不孝!”
守礁领导红了眼眶,对赵作亮说:“过段时间有船回大陆,你回去看看……”赵作亮却说:“我还没有完成守礁任务,不能走!”第二年,赵作亮在礁联比赛写下那副礁联,虽文笔朴实但情感真挚,获评当年“十大优秀礁联”。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顶狂风冒烈日春色满园,历艰辛献青春一片赤诚”……礁联挂在门上,也写在守礁官兵心间,激励一茬茬南沙卫士忠诚于党,报效祖国。
2015年,战士付观照选调到南沙。后来,他因表现优异被选送至军校学习。一堂课上,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答题,教员说:“一看你就是南沙的兵。”付观照很惊讶,教员告诉他,他带过的来自南沙的学员,为了节省粉笔,写字时动作都很轻。
课后,付观照向教员分享了南沙的一副礁联,“滴水滴油滴电滴滴节省,粒盐粒米粒面粒粒归仓”,横批“勤俭建礁”。付观照告诉教员,南沙补给不便,官兵把勤俭节约的意识融入守礁的日常生活。
如今,付观照已经成长为二级上士。他和战友们写下的一副副礁联,见证着南沙岛礁的发展变化,记录着战友们的成长点滴。
战士陈玉山入伍来到南沙,上了老礁堡。由于难以适应艰苦环境,他一度打算两年后就退役。班长带他来到油机房,指着门框上的礁联对他说:“‘风光柴储是一家,南沙卫士就靠它’,横批‘没我不行’,这副礁联是油机班战士一起想出来的,‘没我不行’就是他们的口号。再苦再难、任务再艰巨,想想这句口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大家行,我也行!”在班长和战友的帮助下,勤学苦练的陈玉山,训练成绩不断提高。
3
当太阳高高升起,时钟指向9时整,2024年迎新春礁联比赛在老礁堡拉开帷幕。10余张桌子拼在一起,桌面上红色的正丹纸整齐叠放,毛笔、墨汁、砚台一应俱全。
“我先来!”中士庞永盛守礁7年,军事素质过硬,在各项演训任务中表现出色,去年年底荣立三等功。他拿起毛笔,写下“精忠卫国愿于海疆写青春,练兵备战志在寰宇竞风流”。随着横批“军中骄子”最后一笔落下,一副豪情满怀的礁联跃然纸上。
庞永盛刚放下笔,孟小辉一个箭步来到桌前。作为名副其实的“老南沙”,孟小辉用礁联给自己定下新年度目标,“住高脚屋艰苦创业,守新礁盘再创辉煌”,横批“前程万里”。
一副副饱含深情的礁联创作完成,挂在展台上供大家欣赏品评。陈玉山看了大家的作品,心有所感。回想入伍以来的守礁点滴,他拿起毛笔,写下自己的礁联——
上联:“龙腾天地间任风雨吹拂我自岿然不动”;
下联:“虎跃新南沙镇四方之敌任他八面来风”;
横批:“青春无悔”。
官兵感言
礁联上,写着我们的故事
■南沙某守备部队一级上士 邱 果
军旅十三载,弹指一挥间。时光匆匆流逝,我在南沙守礁10年,参加了6次礁联比赛。礁联比赛就像除夕的年夜饭,成为南沙官兵的“年俗”。
去年12月,守礁18年的一级上士王曙光退役。他曾多次参加礁联比赛,离队前特意找到我:“邱果,明年的礁联比赛我参加不了,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副礁联?”
老班长的嘱托,我欣然应允。1月27日,我赶到礁联比赛现场,看到已有战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品读参赛作品。
“眼观雷达手保卫通脚驭海龙,岗岗叫得响精武练打赢;跨过十关耐住寂寞守卫海疆,个个好儿郎赤胆写忠心”,横批“南沙英雄”,我举起写好的礁联上联向大家介绍:“这副礁联写给刚刚退伍的王曙光班长。他在南沙守了18年,干过雷达、学过通信、开过小艇,每个岗位都干得很精彩。”接着,我又举起下联:“这副礁联也送给所有戍守南沙的战友。在南沙要过‘十关’,关关不容易,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在南沙,大家都是英雄好汉。”
周围响起阵阵掌声。礁联一气呵成,大家都夸我写得好。而我认为,是一茬茬南沙官兵的故事好。我们的故事,写在礁联上,记录守礁的岁月,留下青春的印记,是南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4年,入伍两年的我被调到南沙。上礁后,一副红色对联映入眼帘:“南海之心美哉中华建当世奇功,沙场雄兵济世安邦立千秋伟业”。
一旁的分队长彭志刚介绍:“礁堡上都有礁联,既是礁堡的‘门面’,也代表守礁官兵的信念。”说完,他在我的肩膀重重一拍:“好好干,你也可以写一副自己的礁联。”
不吃南沙饭,不言南沙苦。初来南沙,要经历“十关”考验:淡水资源宝贵,新鲜食物匮乏,信号要看天气……但战友们依然把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休假带回泥土和种子,在南沙建起菜地和花园。
老礁堡上,有一株1米多高的火殃簕,是多年前一位班长栽种的。他找了一个废旧电饭煲,装上土变成花盆,风吹日晒中那株火殃簕竟活了下来。彭志刚指着火殃簕对我说:“你看,火殃簕有土就能活。咱们有吃有穿有住,也能守下来。”
2015年新春佳节,礁联比赛热热闹闹举行。老班长们文笔质朴,灵感都来自各自的工作生活。油机班长刘树武写下一副礁联,“流水哗哗洗去辛劳,珍惜滴滴注重节约”,横批“下雨穿鞋”。礁堡的室外平台连着蓄水池,每逢下雨都要收集雨水净化使用。负责老礁堡“油水电”的刘树武班长,总要叮嘱大家把鞋刷干净,穿上鞋去室外活动。时任礁长袁进波的上联是“守海疆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下联是“卫南沙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横批“国泰民安”。
我和战友齐声为参赛者喝彩。彭志刚让我也写一副礁联。我摇了摇头说:“分队长,我还没想出来要写什么。”那时,我还没想好服役期满后要不要继续留下来。
春节假期结束,我们投入紧张的工作训练。担心我们不适应艰苦的环境,老班长格外照顾我们这些“新南沙”。刚上礁时我的体能成绩差,彭志刚带着我在地下室跑步,一个5公里要跑几十圈;文书韩树鹏主动担任教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我演示枪支分解结合;每次搬运补给物资,魏廷忠班长都把重物资扛在自己肩上,把轻的留给我;夜间下岗,王磊班长拿出泡面给我开小灶……南沙环境苦,可我总觉得心里很甜。
2016年底,守礁16年的炊事班长王磊服役期满。退伍前的一天,他递给我一个纸盒,里面装着他16年来积攒的礁联。翻出一副褪色的礁联,看清内容后,我忍俊不禁。
这副礁联很简单——“南沙太阳大,晒得人脱皮”。王磊班长说:“你也知道南沙的太阳有多毒。我当年第一次参加礁联比赛,之前没写过对联,就把这两句写上去。”
王磊班长翻开另一副礁联,上面写着“守南沙男儿心系祖国立大志,戍海疆卫士志在天涯建新功”。“这副礁联是时任指导员离开南沙时送给我的。”王磊班长说,“他一直鼓励我在南沙守下去,我就在南沙守了一年又一年,一转眼就是16年。”
王磊班长平静地讲着这些礁联的故事,我心中却掀起层层涟漪。“你是个好苗子。虽然第一次礁联比赛你没有写,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自己的礁联。”王磊班长对我说。那一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第二天,我递交了留队申请。
次年的礁联比赛,我早早做好准备,提笔写下一副礁联,“看礁联读礁联写礁联,历经南沙苦,方有笔下魂;到南沙守南沙建南沙,读懂礁联意,终成赤子心”,横批“卫国戍边”。
守礁第3年,我终于写出自己的礁联。
这些年,南沙岛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住进新营房,用上5G网络,建起海水淡化和雨水净化装置,餐餐都有新鲜蔬果。我也以“南沙速度”奔跑着,自学摄影摄像技术,成为新闻报道员。
今年的礁联比赛,完成和王曙光班长“共同创作”的礁联后,我举起相机穿梭在活动现场。比赛结束,今年3月服役期满的下士谢郴华找到我,说退伍前想留下一些与礁联有关的回忆。
老礁堡前,谢郴华双手高举写下的礁联,“守南沙不惧风和雨,踏归途再续南沙魂”。我举起相机,定格这个画面。
这张照片,我取名为《难舍》。(吴 强 黄春茂)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