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0:11:35 来源: sp20241224
图①:杭州市青蓝小学安全员石学勤(左)协助市民刷卡进入校园锻炼。 图②:市民在杭州市申花小学体育场锻炼。 以上图片均为沈星凯摄 图③:市民在杭州市桐庐县学府小学体育馆打篮球。 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图④:社会体育指导员高丽君(左)在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指导市民健身。 董春萌摄
引子
与家一街之隔的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如今成了市民任重下班后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无需缴纳费用、无需预约排队,在学校放学后的规定时间段,任重“刷脸”即可进入校园体育场锻炼。6400多平方米的开放区域包含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场地,不仅有安全员、管理员维持秩序,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场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长到2022年的2.62平方米。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群众运动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而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数量占比近39%、面积占比超5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体系。”
杭州是全国较早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城市,2013年11月即出台《推进杭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办法》。2017年9月,教育部在杭州开展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集中调研。
今年10月6日,在杭州亚运会举办的“简约亚运、惠民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杭州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应开尽开,开放数量达到1184个,室外场地全免费,室内场地免费或者低收费,解决群众去哪里健身的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后,市民入校锻炼是否方便?场地怎么管理?运维资金从哪来?能否长期持续?近日,记者在杭州实地探访。
市民任重——
“学校体育场免费开放,居民有了家门口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一身运动装的任重大步流星走到杭州新华实验小学门口,站在人脸识别装置前,屏幕旋即显示其个人身份信息。学校安全员确认无误后,示意任重进入校园。
“出门、下楼、过街,全程不过5分钟。”任重的目光投向体育场,已在场边热身的儿子任言朝他招了招手。11岁的任言就读于新华实验小学,现在只要任重下班早,他便跟爸爸约球,父子俩踢完足球再一起回家吃饭。
秋日的绿茵场上晚风送爽,任重和任言迎着落日霞光奔跑。校园里人气满满,市民或在足球场边的跑道上跑步,或在篮球场上打篮球,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学校体育场开放后,不用再为到哪儿运动健身发愁了。”任重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小区附近缺少运动场地,过去儿子和小伙伴们放学后主要在小区里的空地上玩耍,那里面积小,而且地面坚硬,容易摔倒受伤,“去年任言就摔骨折了。”
任重也曾带儿子去过杭州市拱墅区体育中心,但骑行需要20分钟,还得提前在网上预约。后来,热爱运动的任重只能经常在小区附近的马路上夜跑。途经新华实验小学时,看着围墙里偌大的体育场空无一人,他便时常会想,如果学校体育场能在放学后向市民开放就好了。
一方面是场地闲置,一方面是迫切需求,群众健身场地供需矛盾如何破解?杭州市教育局德育与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张敬礼说,要解公众健身需求的“近渴”,仅靠大型体育场馆的“远水”还不够,盘活体育场地存量资源是缓解全民健身场地供需矛盾的重要变量。
2013年11月,杭州市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推进杭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办法》。第二年,市政府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历经近10年探索,机制日臻完善。借着亚运会举办的东风,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速。今年2月20日,杭州市教育局、体育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均应有序向社会开放。任言就读的杭州新华实验小学被纳入开放名单。
杭州市将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馆)分成A、B两类:A类适用于无住校生的中小学校、无晚自修的中学,开放时间为工作日每天不少于3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B类适用于有住校生的中小学校、有晚自修的中学,开放时间为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新华实验小学属于A类,工作日开放时间为18时至21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则为7时至11时、17时至21时。
杭州市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全市所有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市民可通过“刷卡”“扫码”“刷脸”等多种方式入校健身。
指尖轻触手机,任重为记者现场操作演示:打开“杭州市民卡”客户端,搜索“校园健身”服务,即可在线查看附近开放场地(馆)的学校,每所学校的开放时间、健身公告一目了然。市民在线阅读《市民入校健身守则》后,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开放学校,便可完成线上登记。
“线上实名登记,线下便捷入校,学校体育场免费开放,居民有了家门口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任重说,今年2月20日以来,杭州市将原来的“一人一校”扩为“一人多校”,市民可登记选择任意3所学校,“我除了新华实验小学,还登记了父母家附近的青蓝小学和岳父母家附近的文溪小学。”
目前,杭州市共有905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馆),占全市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比重约93%。“除了少数农村或位置偏远学校因周边居民需求不足,以及个别城区学校因场地、场馆维修等原因暂未开放外,基本做到了应开尽开。”张敬礼说,今年以来入校健身市民累计超过335万人次。
安全员石学勤——
“财政出资购买保险,为学校免除后顾之忧,给市民增添安全保障”
周末的清晨,秋高气爽,任重的母亲徐初眉吃过早饭便出门了,步行几分钟来到青蓝小学体育场健步走。“早啊,又来锻炼啦。”青蓝小学安全员石学勤向徐初眉打招呼。
“我2014年第一次到青蓝小学健身时68岁,石学勤当时在校门口为街坊们刷市民卡登记。今年我77岁了,身体还不错,校园健身环境也越来越好。”徐初眉笑盈盈地说。
相较于2015年才创校的新华实验小学,具有百余年校史的青蓝小学,多年前就曾向居民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在校工作多年的石学勤也逐渐与街坊们熟络起来。作为校园安保工作人员,石学勤起初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顾虑重重:“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特别是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万一发生磕碰擦伤等情况,学校要不要担责?”
石学勤的担忧不无道理。早几年,有个少儿在学校体育场开放期间,拉拽足球网向上攀爬,结果不小心摔伤,家长要求学校赔偿。后来,学校体育场地一度暂停对外开放。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属于公益性质,如果发生意外还要赔偿,势必挫伤学校开放的积极性。”张敬礼介绍,杭州市积极协调第三方保险公司推出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众责任保险,陆续在各县市区推广。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因场地设施等造成的意外受伤情况,可申请由公众责任保险进行理赔。
今年,青蓝小学所在的杭州市拱墅区以一年5.5万元的保费,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投保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众责任险。2023年,杭州各县市区通过公开招投标,与保险公司签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众责任险累计保费逾50万元。
“既要放得开更要管得住,财政出资购买保险,为学校免除后顾之忧,给市民增添安全保障。”石学勤说,前不久有居民在学校体育场运动时,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脚韧带损伤,学校主动协助受伤居民联系保险公司,最终通过公众责任险获得理赔。
进入校园锻炼的市民多了,加强管理服务势在必行。张敬礼介绍,杭州市教育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三员”管理模式,即安全员负责维护健身人员进出校园秩序,管理员负责场地巡查、文明劝导等,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健身群众提供科学指导。
“‘三员’管理,职责明,服务好。”石学勤感触颇深。过去,他既要负责校园安保工作,又要兼顾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着实有些左支右绌。比如青蓝小学规定,不能在体育场上玩轮滑、骑自行车,但个别家长觉得塑胶跑道质地较软,孩子在跑道上练习骑自行车,即使摔一跤也没事。徐初眉几年前在体育场散步时,差点被骑自行车的小朋友撞到。石学勤很无奈,“我在离体育场40多米外的保安室里,一边要管刷卡,一边要看监控,有时真是忙不过来。”如今,学校的体育老师担任管理员,具有资质的热心市民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石学勤得以集中精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2018年6月,原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明确提出,实行安全员、管理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三员”管理模式。
管理员潘勇飞——
“经费保障和管理服务到位,确保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得好、开放得久”
夜幕降临,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上的照明灯亮了,很快迎来数十名健身市民。
新华实验小学总务处主任、体育场地管理员潘勇飞沿着巡查路线边走边介绍,过去学校体育场通常在日间使用,建设之初并未安装大功率照明灯。今年校园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后,潘勇飞向居民征集意见。不少人反映晚上锻炼时灯光较暗、视线不佳,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学校加强夜间照明。然而,一盏大功率户外照明灯的采购价通常在千元左右,启用后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因此产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由谁来出?《推进杭州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办法》提出,各县市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人员、场地维修、设施配置和更新等经费,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今年3月,潘勇飞向学校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在学校体育场加装大功率照明灯,很快获得批准,并被纳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专项资金预算。
翻开新华实验小学体育场地开放专项资金使用公示表,设备费、施工费等支出金额记录清晰,新增的6盏大功率户外照明灯共计花费7000多元,今年5月全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经费保障和管理服务到位,确保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得好、开放得久。”潘勇飞介绍,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专项资金,新华实验小学还增设了电子摄像头、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设备。
人流量大了,校园秩序和环境卫生难免面临较大压力,新华实验小学组建了一支保安保洁团队,按工作日每人每晚50元、周末全天100元发放津贴,目前已累计发放3.8万元,全部通过专项资金给付。
今年5月,杭州市体育局、财政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资金补助办法》提出,免费开放室外体育场地的A类学校每年补助12万元,B类补助6万元;免费开放室内体育馆的A类学校每年补助8万元,B类补助4万元。
“如果一所学校既免费开放室外场地,又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则可拿到两项补助。”张敬礼介绍,杭州市今年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而编列的市级预算总金额达780多万元。
社会体育指导员高丽君——
“市民在哪里锻炼,我们就把科学健身理念送到哪里”
“嘟——”社会体育指导员高丽君吹响了清脆的哨声,任言和小伙伴们旋即甩动绳子,双脚随着上下翻飞的绳子轻盈地起跳、落下。高丽君站在一旁细心观察,现场指导动作要领,“小朋友,注意把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手腕处,同时注意脚的动作,起跳和落地都要用前脚掌,不要用后脚跟。”
任重一边举着手机给儿子拍照一边感慨:“没想到跳绳有这么多讲究,跳不好还会损伤膝盖,幸好有高老师的专业指导。”自从去年儿子骨折后,任重便格外在意运动安全,如今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助力,让他安心不少。
“我年轻时就喜欢运动,现在退休了还闲不下来。”高丽君年近七旬,一身运动服显得精神又挺拔。2021年3月,新华实验小学所处的大塘巷社区确定高丽君为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后,她又多了一项新任务,为进入新华实验小学健身的居民提供专业指导。
“正式上岗前必须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我2017年通过考核,现在已经是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了。”高丽君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杭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郑国标介绍,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需要通过资格考核,由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批准授予。
如今,高丽君每次准时来到新华实验小学,在保安室签到后,进入学校开始值班。“市民在哪里锻炼,我们就把科学健身理念送到哪里,为全民健身贡献一份力。”高丽君说。
目前,杭州市所有向社会开放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均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
市教育局干部张敬礼——
“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校园体育场开放工作,更好服务广大市民”
接球、回球、扣球……任重挥舞着羽毛球拍,网架对面是他的岳父。这里是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文溪小学体育馆,曾经的篮球场如今被一分为二,可同时满足市民对篮球和羽毛球两项运动的需求。
“学校体育馆成功改造升级,得益于第三方运营团队的专业化管理。”文溪小学副校长郭立勇说,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开放较早,室内场馆因管理难度较大,开放相对滞后。2020年底,西湖区在部分中小学校试点室内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探索由第三方运营团队统一管理,文溪小学被确定为首批6所试点学校之一。
2021年3月,西湖文旅集团所属的杭州西湖文化体育会展有限公司校园体育部经理黄幼佳主动到学校对接。当时,听说要将学校资产交给第三方运营团队管理,郭立勇心存疑虑。尤其是得知第三方运营团队计划将部分篮球场改造成羽毛球场,郭立勇当即表达了担心:“篮球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改造后会不会影响到篮球教学?”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提高场地实际利用率是关键。”黄幼佳说,团队反复与校方沟通,在保障日常教学需求的基础上三度修改方案,最终采用全场拼接地胶,再明确画出篮球线和羽毛球线,同时满足两种运动场景。
文溪小学曲棍球队平时也在场馆内训练,对外开放后时间冲突了怎么办?黄幼佳建议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优化安排,将曲棍球队以往零碎分散的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在不减少训练时长的前提下减少训练次数,进而保障场馆对外开放时间。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于2021年4月正式签订协议。协议有效期为3年,其中明确规定,文溪小学体育馆交由杭州西湖文化体育会展有限公司运营,并由其承担场馆改造维修费用以及运营期间的人力成本、能耗费用、公众责任险保费、维护保养费用等。改造后的场馆实行低收费开放,每小时的场地费至少低于市场价的一半。
“我们按照‘一校一方案’原则开展实地调研和规划设计。”黄幼佳说,团队对各校体育场馆面积、硬件配套、运动器材等11项场地条件进行勘测统计,同步对灯光亮化等提升改造。文溪小学体育馆改造期间,更换了木地板,修补了场馆屋顶漏水区域,更新了老旧照明设备,共投入6万多元,全部由西湖文化体育会展有限公司承担。看着改造后的体育馆,郭立勇竖起了大拇指,“第三方运营团队很专业,学校体育馆焕然一新。”
打开手机上的智能化远程监控设备,黄幼佳向记者依次展示多所学校的室内场馆画面。黄幼佳介绍,自2020年以来,西湖文化体育会展有限公司已陆续接管西湖区27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场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社会力量办体育,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张敬礼说,“我们将系统总结西湖区先行先试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逐步推广,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校园体育场开放工作,更好服务广大市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0日 1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