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1:29:31 来源: sp20241221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海南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种业、深海和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分梯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人才政策和服务,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紧扣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张成亮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一项科研成果,自己入选第一批海南省“南海新星”项目,拿到了技能人才平台项目资助的“第一桶金”。
张成亮是海南核电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处成果转化科副科长,主要负责核反应堆核级机械设备检修。过去工作环境空间狭小,检修繁琐且有风险。为此,他研发了一款适用于狭小空间的便携式智能检修机器人,如今正处在模型阶段,可实现部分关键功能验证。去年8月底,凭借这一科研项目,张成亮入选首批“南海新星”项目。
聚焦青年人才培养,去年3月,海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海南省“南海新星”项目实施办法》,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等方面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每人10万至30万元经费资助。去年8月底,首批“南海新星”项目人选名单公布,7个平台项目共200人(项)入选,平均年龄32.4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撑。
作为海南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出现用工荒,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服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作为具有独特气候环境优势的旅游大省,海南的旅游淡旺季相对明显。
如何破题?2019年起,海南创新推出“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建立“政府主导、协会组织、校企参与”的人才培养协调联动机制,组织旅游业从业人员旺季工作、淡季学习、工学交替,不断提升旅游业人才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截至目前,“旺工淡学”项目共招生2.7万余人,为旅游产业升级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基础性人才支撑。
“两年的学习,让我在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严丽文是三亚一家酒店的客房服务员。此前,通过“旺工淡学”项目,她由政府资助免费入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酒店淡季或工作之余,她便在线上学习旅游政策法规、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课程知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有专业老师可以咨询。
今年,海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南海”人才开发计划,明确南海育才项目、“南海新星”项目向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倾斜,培养对象占比原则上不少于50%,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截至目前,南海育才项目在培对象超千人,多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不同领域和发展阶段的人才计划体系,统筹各行业人才培养项目,提升海南省人才培养项目实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培养效果最大化。”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系统施策,多渠道引才聚才
一大早来到科室,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李山祥忙得团团转。几年前,作为海南省引进的“好医生”,他从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来到海南省眼科医院工作,如今积极响应优质资源下沉政策,在保亭县开展多点执业,帮扶专科建设。“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引领作用,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主权,让我干劲满满!”李山祥说。
2021年,海南印发《海南省引进“好院长”“好医生”工作方案(2021—2025年)》,拓宽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式,引进了一批“好院长”“好医生”,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让八方英才近悦远来,离不开高位谋划、系统推进。近年来,海南省委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5年来,引进各类人才超过70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5.5万余人次。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明确,实施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进项目、青年大学生招引专项、柔性引才项目。对首次在海南企业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35岁及以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落实求职创业补贴、租房或购房补贴等政策基础上,市县可给予一定期限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在省外建设的“人才飞地”,根据研发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引进等情况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博士后群体是重要的战略性人才资源。海南实施“百名博士后引进计划”,拓宽博士后招录渠道,面向全省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广泛征集用人需求,并集中发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38家单位博士后需求岗位近800个。积极支持博士后站点建设,对新设立的流动站、工作站、实践基地给予20万至50万元资助经费,并向符合申请条件的博士后人选及时拨付日常经费资助和研究项目、面上项目资助。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海南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引才聚才、支持市场化社会化引才、支持引才平台建设,对纳入重点产业核心人才“白名单”的人才,提供特殊支持保障;对正常运营3年内累计成功为海南引进境外人才100人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按规定给予引才奖励的同时,给予最高30万元的额外引才奖励。
做好保障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走进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仿佛走进了一个热带风情的“小花园”。这里活体保存着棉属的39个棉种,占全世界可收集野生棉种类的80%以上。
棉田里,负责人刘平正忙着检查水肥。自大学毕业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刘平到三亚负责棉花南繁已有14个年头。让他感到安心的是,随他一起来到海南的女儿去年解决了学籍问题,正式入读崖州湾城区小学。
为了让育种专家专心科研,崖州湾科技城完善全方位配套服务体系,还配套建设了安居房、人才公寓,以解决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
类似崖州湾科技城这样的人才保障政策,正在海南各地落地开花。近年来,海南大力发展安居房,为不同类别人才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同时,发放天涯英才卡,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交通等各方面优质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海南工作得舒心、开心、专心。
今年,海南省委编办、省委人才发展局、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四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海南省省本级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使用办法(试行)》,确定500个周转编制数量,最长使用期限3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健康等领域的用人单位均可以用来补充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支持省属事业单位引才聚才,进一步发挥编制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
“在周转编制的使用中,坚持高端定位、人岗相适,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推动用人单位精准把握需求,确保周转编制优先用于科研创新的实际需要。”海南省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扩大用人单位人才自主权,海南印发了支持人才发展“授权松绑”清单,在编制、岗位、经费、薪酬等方面,精准提出授权事项,重在解决用人单位和人才反映的“授权不充分”“管得过多”等问题,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供动力支持。
“今年,我们将聚焦重点任务,从落实和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人才政策,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扩大人才对外开放,进一步吸引聚集各类人才等方面入手,扎实推动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1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