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0:03:22 来源: sp20241126
从citywalk到citywork,大学生李冉在寒假旅行中做起兼职,积攒旅游经费。
从黑龙江一路南下去上海,这是19岁的李冉计划好的一趟寒假旅行。2023年12月,在黑龙江高校念大一的李冉,放假后开启了在上海的游玩体验,她带着上一个暑假兼职攒的钱,没做太多攻略,跟着博主推荐打卡,开始了一段随性的citywalk。
在上海没多久,钱就所剩无几。她转念一想,不如就地找个工作,打工赚点钱,既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为下一次出行计划存下钱。
快速找到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成为李冉的目标。她想起以前在一家火锅店吃饭时看到过招聘兼职的信息,就尝试着申请了一份工作。面试通过后,1月4日李冉进入火锅店实习。
3月3日开学前,李冉还有一段旅程。她计划在火锅店工作到2月24日,第二天启程去江西,已经约好了旅行搭子、做好了攻略,要去景德镇和婺源走一趟,然后沿着铁路线,北上武汉,一路玩回河南,再陪陪家人,开学前从郑州飞哈尔滨,回归校园生活。
她也开始期待暑假的旅行,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都办了,李冉说,暑假想去云南和印度尼西亚。
努力赚钱,为下次旅行做准备
对李冉来说,漫无目的的旅行就像一次冒险,嘉定、闵行等城市近郊她也去过,“除了崇明岛都去过了”。当经费花完,留下来打工也是临时起意,“没有那么多想法,很多想法是后面才有的”。
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非常重要。她快速搜寻并筛选招聘信息,排除掉电子厂、电商仓库这些包吃住的工作,“不想进厂”,只申请了火锅店的招聘。
李冉很清楚,自己来火锅店工作就是来赚钱的,无论多难学多辛苦,她都要坚持下去。门店8点50分开始工作,李冉就定好早上7点40分的闹钟。起初她还有形象包袱,化个妆再去上班,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碌,每天早上按掉闹钟,她也不再化妆,只想有更多睡觉的时间。
早上到店后,李冉需要打扫卫生,清洗相关用品、摆台等。10点左右是员工用餐时间,她尽可能要在午市高峰期前做好准备工作。
上午11点陆续有客人进店,李冉就跟着门迎小姐姐对接顾客,进行餐前、餐中、餐后的服务,为顾客准备好餐具、为戴眼镜的客人提供眼镜布,为长发的客人准备头绳,为客人提供水果、围裙,服务客人点菜。上菜后,为顾客加汤、撇浮沫……
从1月4日入职,李冉跟着火锅店的几位师傅手把手学习,“我比较笨,但师傅不放弃我,一遍遍教我。”一个多月后,李冉已经能独自负责3到5桌顾客的用餐,如果遇到难搞的顾客,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师傅解决,“没有技巧,真诚才是必杀技,让顾客开心就完了。”
中午用餐高峰期结束后,如果不值班,李冉下午1点多能换下来休息;如果继续值班,就要到3点20分下工,简单吃个饭,回宿舍休息。下午5点再回门店上班。回到宿舍晚上10点多,李冉洗洗后躺下也要晚上11点多了,有时候刷刷社交软件,有时候要完成寒假作业。
充实的工作让她没有太多时间刷手机,也没有时间消费,赚的钱都能攒下来。2024年1月份,李冉工作了22天,休了4天,挣了5000多元。每天看着自己的工资在增加,李冉心里特别有成就感,2月24日是她在火锅店工作的最后一天,“2月工作了20天,加上补贴跟上个月赚的差不多”。
打工攒出游经费,已成为生活方式
今年春节李冉留在火锅店过年,除夕这天,门店组织员工们一起吃年夜饭,春节仪式感满满。春节补贴也是李冉想留下的原因,她说:“过年坚守的补贴挺香的,我来这里的目的是赚钱,如果能附加情绪价值,就更好不过了。”
这段火锅店打工经历,让李冉学到了很多学校里经历不到的事。
2月7日晚上,李冉接待了一家五口的家庭用餐,一对夫妻带着父母和孩子来用餐,她从系统中看出了这是老顾客,也想起了上一次服务这家顾客的经历,“一般顾客点脑花,我们会准备干碟、花生碎,但这家老先生喜欢脑花蘸醋解腻,这次没问我就直接准备了醋给顾客,老先生没认出我,但他很开心我记得他的习惯”。
在火锅店做服务工作,李冉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有好的有不好的,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我们给顾客提供服务,顾客也会温暖我们。”
对李冉来说,兼职打工积攒出游的经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旅行本身就是意义,“可以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玩的,我喜欢每个地方给我的感受”。
李冉这次过年不回家,妈妈也支持,但无法提供更多物质作为支撑,妈妈常说:“你想去任何地方你就去吧,我给不了你太多,但我能给你一张回家的车票。”
母女间平和的相处方式,也是李冉勇敢面对世界的力量,有时候在外遇到烦恼和委屈,她也会向妈妈诉苦,“赚钱好难,社会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比如,她会跟妈妈倾诉,在火锅店打工,尤其在一线服务,有一整套服务流程,每一项服务在顾客进店时都要介绍。对于新手来说,桌号蛮难的。桌号多,位置不同,需要先在心里记下位置,然后一次把顾客带对。
妈妈便鼓励李冉:“本来我还挺不放心你的,看到你一天一天进步很大,学到很多新东西,比我厉害多了。”
李冉也顺着妈妈的话打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