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13:30 来源: sp20241118
工商银行贵阳分行为贵阳市的2.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近8亿元,项目带动1000余人就业。图为贵阳市清镇市某高标准设施蔬菜项目。 龙 飞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当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精准发力,加大种业振兴金融支持力度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郑恩海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水稻。郑恩海多年来一直从事种业生产,在建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的“福种贷”支持下,成为村里的种业大户。“有了银行贷款支持,今年我家制种面积比原来多了300亩,收入预计多两成。”郑恩海说。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截至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2700亿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众多领域中,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支持是许多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指导意见》提出,完善重点种业企业融资监测机制,精准满足国家种业基地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等中长期贷款投入。
金融机构积极行动。8月,中国建设银行新金融支持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聚焦种业行业特点,从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出台差别化措施,不断提升种业企业融资可得性,同时通过将种业企业科创能力以及部分生产经营数据等转变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进一步提升服务种业企业的效率和精准性。北京农商银行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业阵型企业、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客群为抓手,围绕企业育种、制种、销售等各环节,实行“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加大种业信贷供给。在云南昆明,人保财险昆明分公司积极开展制种保险,去年至今年8月末,该公司累计为昆明东川、寻甸两地188户玉米制种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金400.97万元。
种业振兴离不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种业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中信集团总经理、中信金控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应持续拓宽种业创新资金来源渠道,统筹用好中央、地方、企业及社会多层次资本,发挥好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优势作用,保障国家重大种业科研项目资金投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支持种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农作物育种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和科技投入的同时,集团将进一步发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全牌照优势,围绕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各环节,构建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大精准支持力度。
夯实基础,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海洋资源丰富,域内海岸线长达238公里,是水产大县。该县传统的养殖模式以个体户自产自销为主,受福建沿海强台风气候影响,个体户面临养殖成本高、产出效率低、装备水平落后等难题,区域农业产业化及食物供给能力受到影响。为此,2021年,连江县启动了“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项目。
保障粮食安全,助建海上粮仓。今年6月,在积极调研水产研究所、政府部门和养殖企业的基础上,中信银行福州分行顺利完成“百台万吨”项目的第十一个平台——“乾动2号”首笔贷款1016万元投放,高效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保障了海洋养殖项目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信贷支持。
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助力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增加的关键举措。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为农田建设领域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截至9月中旬,该行累计发放农田建设贷款245亿元,其中年内发放53亿元,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支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等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中国工商银行聚焦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仓储冷链建设等领域,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截至9月末,该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超81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000亿元。
加大现代设施农业融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现代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发展设施农业,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向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亿元,用于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项目一期建设。2021年5月,该行向州来绿港再次发放贷款1.79亿元,用于项目二期建设。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两期项目涉及的温室、连体棚、育苗、蔬菜加工厂和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等现代农业生产设备已颇具规模,园区内有26万平方米高端玻璃温室,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玻璃温室集群,产出的农产品在江浙沪地区广受消费者欢迎。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农发行今年累计发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超过8700亿元。
《指导意见》提出,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和先进农机研发融资支持力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应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金融服务,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完善体系,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当前,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摆在金融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将为金融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财政金融等政策合力。《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发放。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要坚持部门间的分工协同,财政、金融、产业等多部门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可发挥不同的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稻谷是我国重要口粮,粳米是我国大米三大品种之一。保持粳米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平稳运行,期货工具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粳米期货对整个粳米产业链的发展十分必要。粳米期货自2019年上市以来,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得比较好,期货价格非常贴近现货价格的变化。”大连商品交易所商品一部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企业利用粳米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对冲超过90%以上的价格波动风险,这也带动了大量的企业参与风险管理。目前,粳米期货与豆一期货、玉米期货一道,覆盖了东北地区三大主粮作物。
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更好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中,需要吃透政策导向,瞄准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乡村振兴领域的调查研究,创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用好数字技术发展数字金融,强化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娄飞鹏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0日 1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