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5:36:36 来源: sp20241127
春耕正当时,“科技范”十足。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水肥一体机浇灌、遥感卫星技术收集农情数据等农业科技纷纷投入生产应用。
田间地头,农业专家服务团正在为种植户进行春耕技术培训;专业无人机飞手正在操作无人机,在广阔田野中精准作业……农业,这个最基础、存在时间最久的传统产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扎根”,折射出我国近年来对于农业人才培育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2024年3月9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杨亮亮操作植保无人机给冬小麦施肥。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高素质农民是农业人才的“基本盘”。
2022年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涉农职业教育机构近12万个;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推出101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结合国家百万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82.9亿元,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
同时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是一个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农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在“存量”中提质量,也要在每年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挖掘“增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农创客”看到发展潜力,投奔乡间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眼下,在浙江嘉善县1800多亩的数字农场中,正在投入作业的浙农飞防为农服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在四川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正在为今年春耕做准备,这是她回到家乡发展农业的第9年。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作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科技小院为高校研究生长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际问题搭建了创新交流的场域。数据显示,从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起,全国已建立科技小院超1200个,覆盖31个省份。
产业要兴旺,不仅需要培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这需要在资金、用地、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使其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更具“获得感”。
我国正在为此作出相应的部署安排。比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再如,农业农村部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工作更好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意见》专门提出“健全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涵盖培养体系、使用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四方面,要求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多方面为农业人才提供保障。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做好前瞻布局、深化落实,推动高素质农业人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更强新动能。
(责编:方经纶、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