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01:57:53 来源: sp20241213
在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灵芝林下种植示范基地,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灵芝研发团队研究人员雷美艳正在收集孢子粉。本报记者 雍黎摄
金秋十月,在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的灵芝林下种植示范基地里,200亩林下生态灵芝大获丰收,村民们在绵绵秋雨前抢抓时机,采收灵芝和孢子粉,等待下一步深加工。
从野生灵芝的发现地到规模化种植地,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林下生态种植黄连、灵芝等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下,名贵中药材灵芝有了专属的林下“栖息地”,这也为山区农户致富增收撑起了“致富伞”。
科技支撑,山区林下生“金”
在大顺镇茂密的马尾松林里,林下是成片的小拱棚(孢子粉临时收纳系统)和井然有序的智慧弥雾喷灌系统。掀起拱棚一角,里面是一株株长势喜人的灵芝,“孢子粉”厚厚沉积,芝香四溢。
“孢子粉是从成熟灵芝的子实体中喷射出来的种子,是灵芝的精华。破壁后灵芝孢子粉市场价格高,收获的灵芝也是珍贵的药材。”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员、课题骨干肖波介绍,灵芝被誉为“仙草”,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也是我国目前研究和开发较多的中药品种。
“野生灵芝生长于山林间,不过现在野生灵芝在市场上一株难求,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能最大程度还原野生灵芝的生长环境。”重庆天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闳缤说,该公司在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灵芝研发团队指导下,开展灵芝等中药材林下种植全产业链研发,今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灵芝林下种植面积突破200亩。
“野生灵芝主要生长于朽木或树桩上,生长发育过程对温度、湿度和光照有较高要求。”课题负责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员胡开治介绍,该所在灵芝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林地调控等中药材林下种植技术方面有着多年研究基础,今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下,针对灵芝生长不同阶段对环境要求的复杂性,课题组进行林下灵芝仿野生生态栽培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灵芝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体系。
针对适宜林下种植的灵芝优良品种缺乏、自然环境下土壤与空气湿度不可控、病虫害频发等突出问题,团队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质量性状,选育出优良品种,实现菌种更新,系统开展光照、湿度等生态因子对灵芝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指导林相改造,采用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搭建起智慧弥雾喷灌系统,实现对灵芝生长水分需求的适时调控,阐明菌蝇、菇蚊、谷蛾等主要害虫的生长习性及发育规律,综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方式,实现灵芝虫害绿色高效防控。
发展共赢,灵芝开出“致富花”
“今年,200亩基地就收获了近20吨灵芝干品,近10吨孢子粉!”夏闳缤算了一笔账,虽然林下种植的方式比一般大棚种植方式的成本高,但因为仿野生的方式,灵芝的各项质量指标均高于大棚种植产品,在市场上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孢子粉甚至能卖到2万多元一公斤。他们已经计划在大顺镇建设生产线,对灵芝和孢子粉进行深加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顺镇党委书记陈德明介绍,大顺镇是涪陵著名的中药材之乡,这里生态优势突出,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在72%以上。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政府+国企+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共赢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太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天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生态种植灵芝、黄精、石斛、仙茅等中药材。今年林下中药材产值将达到2亿元,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以重庆天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为例,高峰时每天务工人员达上百人,和基地种植工作相关的农户,每年户均增收1.8万元。
“现在在家工作比外面打工赚得多,还能照顾家。”52岁的陈云是大顺镇新兴村人,以前在外务工给火锅馆炒底料,现在在中药材基地做管理,一年收入达六七万元。他说,这些年,外出务工的同乡们纷纷返乡,选择就近务工。
“科技服务农业,让灵芝开出山区百姓的‘致富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雷治政表示,中药材是重庆的优势产业,林下灵芝种植除了在涪陵区大顺镇开展示范,同时也在重庆南川、渝北、南岸、万州等区示范推广。下一步,课题组还将在品种优选、技术优化、成本降低上下功夫,推动灵芝等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重庆乡村振兴。
(责编:王震、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