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买金手镯,千万别以为捡了个“大漏”

发布时间:2024-11-18 10:13:40 来源: sp20241118

  1元买金手镯,千万别以为捡了个“大漏”

  记者调查网购商品虚标价格虚构折扣现象

  编者按

  当下,网络购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电商平台交易额连创新高。但繁荣的网络数字交易背后,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虚假乱象——有的商家虚标价格、虚构优惠折扣,宣称原价12888元的金手镯仅售4元;有的商家虚构销量、好评,商品显示销量100万+而评论仅几十条;有的商家夸大商品功能、虚假宣传,声称无花果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是良好社会系统运作的基础,也是网络消费领域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为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开设“依法整治网购虚假乱象”专栏,推动依法治理,敬请关注。

  “大捡漏!只许抢一把,簸箕茶勺,配证书,明日价额12888元。”

  8月12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这样一款“正品纯沙金取茶勺”,售价1元。销售页面滚动显示“××正在购买这个商品”“××购买成功”,销量“已抢4.2万+件”。

  记者点击购买,选择重量为19.69克的“9999真金—八方来财”茶勺款式,系统显示需支付3.6元,并标注“大促直降884.4元”。记者支付后显示购买成功,然而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货品,物流信息一直显示“在运输中”。而商品宣传页仍用醒目字体标注着“明日价额12888元”。

  1元钱买金器,现实吗?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平台商家虚假标价、虚标折扣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在宣传时声称“最后十天,全场一折”“一元捡漏,明日价额5999元”,但实际上所谓的折扣和打折时限是商家虚报的;还有一些店铺以低价吸引用户,却在用户下单时或者下单后悄悄涨价。

  受访专家指出,商家虚标价格、虚构折扣的行为,会对消费者权益和电商平台信誉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可能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商家在调整商品价格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商家虚构商品折扣

  “一折清仓”成套路

  “‘一折清仓,最后几天’都是商家的话术,我差点就被他们‘套路’了。”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何女士近日被某平台直播间的清仓折扣吸引,差点冲动消费。

  一天下午,何女士刷到一个家居清仓直播间,主播宣称房东涨租,之后不再续租,现全店清仓。抱着捡漏的心理,她“蹲守”在直播间。

  何女士介绍,从直播间的画面来看,场地比较大,有很多货架,主播展示的产品包括电饭煲、智能门锁、风扇等,种类多,摆放也比较随意。因为整体直播环境看起来确实像个家居用品门店,再加上各种产品被密集地堆在一起,不像其他带货主播那样精心布置,让她以为对方真要“闭店清仓”。

  看了10多分钟后,何女士发现,主播每挂一个商品链接都会先强调商品原价有多贵,再向观众表示“现在全店清仓,亏本甩卖,十几天后就撤店”,最后以一至三折的低折扣引诱观众快速下单。

  最初,何女士并没有意识到“一折清仓”是商家的直播套路,直到她看中一套原价300多元、优惠价只需39.9元的碗碟16件套,并点进了商品链接。根据详情页面介绍的品牌、材质,何女士判断该碗碟套装实际价值达不到商家宣传的300多元。她将详情页面滑动至最下方发现,直播间的“折后价”竟与平台推荐的其他卖家的同款商品价格相同。她这才意识到,所谓的“一折清仓”“月底撤店”不过是主播的销售套路而已。

  在之后近一个月时间内,何女士看到该直播间一直在进行“底价清仓”。她发弹幕提醒其他用户:“这家清仓快一个月了还没撤店。”评论发出后,她就被商家拉黑了。

  “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想捡漏,多看了会儿直播,平台觉得我爱看这类内容,之后一直给我推荐类似的直播。”何女士回忆,“多的时候20多个直播间里面有五六个直播间都是这样的卖货套路,卖的东西也都差不多。”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以“限时低折、低价”引导用户冲动下单的售卖方式还多见于金器玉石类商家。

  某购物平台中存在不少“大捡漏”商品,以低至个位数的价格售卖贵重饰品。记者以“金”“捡漏”等关键词在该平台搜索发现,前20条搜索结果多为1元或10元的金手镯或者金饰品,价格最低可达0.89元,最贵的链接定价才35元。

  记者随机点入一家店铺,该链接首图是一张正常的商品展示照片,滑动商品图片可以看到,次图非常醒目地写着“明日价额5999元”“大捡漏”“假一赔十,配证书”等字样。选择具体款式和型号时,记者发现首页显示的1元实为链接中配件的价格,若选定款式为手镯,价格会相应调整,和正常价差不多。

  在一些金手镯链接里,选定款式后显示价格为几元钱,称原来售价或明日价额恢复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而之后几天记者多次查看该商品链接,商品价格依然为数元钱,并未发生调整。不过在评论区,有不少买家反映,自己拍下后至今未收到货;还有买家称自己收到的是玩具饰品。

  虚假折扣现象在一些团购软件中也十分常见,部分商家会将团购平台中某项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调,再以折扣优惠的形式出售。

  家住上海的欣欣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上个月,欣欣在某团购软件搜索家附近的一家美甲店,看中一款折后价为415元的“热门手绘款”。购买时,页面显示该链接原价798元,415元是5.3折后的价格。然而,欣欣到店后发现,她购买的款式在店铺中标价为418元,和自己支付的金额只差3元。“明明没有打折,怎么能在软件里标注5.3折呢?”

  欣欣还注意到,店铺价目表中定价138元至458元不等的几种款式在团购平台上显示的原价均为798元,页面显示的折扣和优惠价都是商家虚报的。

  付完定金尾款上调

  擅自改价令人寒心

  “定金付完,店铺偷偷调高了尾款价格,难道平台上的价格都是假的吗?”来自福建的杨女士在购物节期间看中了一款到手价为4178元的洗衣机,支付20元定金后页面显示尾款金额是4158元。几天后,杨女士再次进入付款页面,却发现此时尾款金额已经被上调至4878元,与刚下单时相比增长了700元。

  和杨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记者随机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有不少人反映自己曾在大促期间遇到支付完定金后尾款价格上涨的情况。

  今年4月,来自广东的肖先生在某购物平台一品牌旗舰店看到自己心仪的空调机型正在进行预售活动,到手价1586元,约为原价的5折。

  “当时新家在装修,所以一直关注这款空调的价格,该型号产品原价3000多元,看到优惠力度这么大,我马上下单了两台,共支付定金100元,当时页面显示剩余尾款金额为3072元。”肖先生说。下单后,他询问客服“价格相差一倍,空调靠谱吗”,客服回复:“活动力度不同,都是正品。”肖先生这才放下心来。

  到了支付尾款那天,肖先生打开购物软件,发现支付金额竟然变成了6698元,而此前购买的商品链接也已下架。到了晚上8点,支付金额又被调整至6540元。肖先生联系客服核实尾款金额,对方却表示以付款时的价格为准,最初约定的价格已经失效。对于商家这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肖先生感到气愤又无奈。

  来自福建的方女士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方女士介绍,前些天,她打算购买几个钢丝球,在比对商品和价格的过程中被一款金属丝抹布吸引,从产品的宣传主图来看,这款抹布既好用又便宜,买一件还包邮,便想买来试试。“一块单层钢丝洗碗布定价0.14元,下单之后平台没有显示其他任何费用,结算页面显示‘0元下单,收货后付款0.14元’,价格并无异常。但我下单之后,商家擅自改价,软件后台有消息提示称‘订单已改价’,改价后需支付2.85元。”

  方女士立即询问客服改价原因,对方却多次表示没有改价,之后又改口称“店铺一直不包邮”。更让她感到气愤的是,自己在该平台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也就是在下单时用户无需付款,平台会在买家确认收货后自动扣款。“如果没有注意到商家在下单后改价的操作,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扣钱。虽然这次只相差2元,但商家在下单时涨价的行为真令人寒心。”方女士说。

  健全价格预警机制

  强化商家信用管理

  商家在电商平台上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后又临时改价,真能“以付尾款时的价格为准”吗?又如何看待商家虚标折扣的行为?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栾燕认为,商家此类行为可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包括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等信息。商家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信息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商家若违反规定,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栾燕说,商家虚标折扣的行为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根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此外,该规定第十九条明确了七种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其中包括使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标示来诱骗消费者交易。

  “电子商务法也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商家的行为违反了这些规定,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举报。”栾燕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建议,电商平台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完善黑名单、白名单制度。一旦遇到类似的举报,平台应及时介入,在查明之后对商家进行相应处罚,同时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强化对商家的信用管理。

  在栾燕看来,电商平台应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价格监控和预警机制,对虚标价格、虚构折扣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此外,还应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刘 洁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