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9:29:49 来源: sp20241122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现场,参会者在听会。 郭立亮摄(人民视觉)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参观者在进行AR互动体验。 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现场。 傅 聪 李 健摄影报道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本次大会以“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为主题。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作主旨演讲。他表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系统性变革上谋良策、动真格、求实效。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致辞时表示,湖南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加快构建数智融合传播矩阵,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表示,中国记协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宣传改革、坚定投身改革、积极推动改革,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助力媒体创新变革和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守正创新,把内容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近年来,新媒体工作室成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轻骑兵”。本届大会上,多个“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代表进行了内容分享。
“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姜协军说。
“扎扎实实抓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抓报道质量、抓优质新闻产品的持续供给。坚持内容为王,聚焦新闻主业,以高质量的报道取胜,拿高水平的产品说话,是主流媒体切实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说。
正能量新媒体精品如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要转文风、转话语、转思路,让原本就从群众中来的理论,回到群众中去。”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高级记者杨川源分享了一线记者的思考与感悟。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董事长岳学渊认为,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用户的特性和主流媒体当前所具备的传播能力,通过专业化方式将内容从不同的渠道传播开来,将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融入内容中,让受众爱听爱看,觉得有益有趣。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媒体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赵成新表示,在国际舆论场进一步提高中国声音的覆盖面和触达率,加强传播平台建设和渠道合作是关键所在。“芒果TV国际APP实现海外用户下载量2.6亿的倍增目标,正努力打造为具有广泛影响和庞大用户规模的新型国际传播平台。”赵成新说。
技术赋能,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新华社副社长刘健表示,新华社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新模式,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此次新媒体大会,不少媒体和机构发布了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展现了媒体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的“主流价值语料库”、新华社的“新华妙笔”AI公文写作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总台算法”……在“融合创新 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上,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上线仪式举行,20件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案例首批入选2024“融媒有技”优秀案例库。
“为了补齐大模型在优势训练语料方面的短板,人民日报社承建的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全面推进‘主流价值语料库’建设,目前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17万多道问答语料的建设工作。”人民网研发部主任袁雷说,语料库的建设,将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导向正确性和全面性、专业性、时效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说,总台把媒体科技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与各界合作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依托人工智能工作室等重点项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力引领媒体行业发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赋能媒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视听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优质成果。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来!”在新媒体技术展上,湖南日报将精选的100多张静态老照片,转为5至9秒的动态视频,让观众在光影跃动中寻找历史余味。“基于我们的AI辅助创作模块,图生视频都是自动生成。”湖南日报产品运营部副主任张延惠说。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说,新技术是传播力的催化剂和加油机。满足大众信息需求、服务舆论传播是媒体的主责主业,要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让新闻舆论插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翅膀,提供精准的、快速的、有效的智慧传播。
服务大局,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近年来,各网络媒体和相关平台纷纷履行自身责任,共创网上良好生态。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介绍,以微博为例,既要依托热搜的中心化场景,在热点大事件上,发挥出规范传播秩序、助力权威媒体舆论引导的效能;又要同步提升媒体报道在“流场景”内的覆盖和占比,推动权威声音持续性“在场”流通。
除了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各媒体和平台还在各个方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上,《2023年度商业传播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商业传播平台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表现优异。对此,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新媒体项目部执行总监乔立远说,各平台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时落实相关要求,在传播公益精神、提供公益服务、履行公益责任方面卓有成效。
近年来,各网络媒体和相关平台力求影响力“从网上走到网下”,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柏建华介绍,湖州创新打造市域融媒体舆论监督栏目《看见》,通过现场曝光、报道整改行动、追踪整改成效3个环节,形成“1+1+1”报道模式。建立全媒联动、市县协同跟进问题整改机制,以媒体曝光为问题清单,形成“曝光—回应—整改—销号”良性循环,一批责任主体不明、工作职能交叉、整改推动不力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也可以不断建立采集和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从而提升传播力。“媒体+”进入社会治理系统,进入城市运营,将大大提升主流媒体的实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