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0:41:33 来源: sp202501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需要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提出适应形势变化、引领发展走势的政策举措。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只有坚持全面客观冷静,才能深入把握我国经济全貌和发展前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全面客观冷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只有坚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经济形势,才能深入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并真正把问题剖析清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路都是爬坡过坎走过来的。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拼搏奋斗、勇毅前行,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情况。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直接针对我国的打压遏制加剧,地缘政治变化增加了世界经济的脆弱性,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转向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影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调整的阵痛正在释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不同主体的微观感受出现“温差”。而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总揽全局,正视困难,科学决策,及时加强宏观调控。
经济领域的矛盾和挑战,会反映在短期经济运行的数据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3%,二季度同比增长4.7%,三季度同比增长4.6%。对这些数据我们要辩证看待,不能简单把个别数据的波动作为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依据。比如,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投资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2%,为稳增长夯实根基;又如,入夏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9月份出口数据的变动与一些口岸受台风影响有很大关系,并不意味着出口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等等。此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0月29日发布的《2024贸易和发展报告》,2024年世界经济预计将增长2.7%。从国际比较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处于前列。总的来看,我国二季度和三季度增长虽然略有波动,但幅度并不大,而且在预期目标附近。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
看待经济数据也要注意边际变化,不能只看静态。这是因为对边际变化的分析,可以更精准研判经济走势趋势,评估政策效果。从环比看,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9%,高于二季度的0.7%。从行业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下滑4个月以后首次止跌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8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比8月份有所提升。从消费看,以旧换新政策从下半年开始加力实施,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量分别增长51%和20.5%,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国庆期间的消费活跃程度明显上升,按可比口径同比计算,出游收入增长快于出游人数增长。从投资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连续多月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稳,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保持较快态势。从创新看,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量、出口额分别增长26%、22%。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准确认识到这些积极变化,是全面客观冷静看待我国经济形势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更加坚定信心。
同时需要指出,三季度数据主要反映的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之前的经济运行情况。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四季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足够支撑。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层面理解一揽子增量政策
对于当前一揽子增量政策,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层面完整准确理解,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明确,才能推动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了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包括GDP增长5%左右,并指出这一预期目标“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明年是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何,与“十五五”规划要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任务紧密相关。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正是为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要求的充分体现,目的是实实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经济运行的基本面。需要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一揽子增量政策兼顾当前和长远,加大“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推进力度,将确保到明年底“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不回避问题,直接奔着经济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去,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比如,落实“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有利于破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落实财政、金融等方面重大举措,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民营经济促进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改善营商环境等重大举措,进一步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信号;等等。在密集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相关部门更重视改革举措的实际效果。这充分传递出我们党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巩固和提升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系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这决定了宏观经济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认识到各类问题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不仅要考虑问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也要评估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如消费、投资、就业、收入之间的链条如何理顺等,注重政策举措的综合集成和协同效应。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系统性部署,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的有效运用。相关部门在推出政策措施时,都注重同时考虑与其他部门政策措施的互补与协调;针对每一个问题,也都有若干部门的政策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同向发力。同时,还会根据形势变化相机抉择,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总的来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加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将形成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稳定发展的工作合力。一些国际机构近期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也有一些错读误读的声音,有的甚至已经脱离了经济运行本身。必须第一时间展开辨析、批驳和斗争,绝不能让错误言论损害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季度对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十分关键。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同时,结合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研究储备一批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增量政策。好政策要取得好效果,关键在于实践层面的贯彻执行和落地落实。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措施,对已出台的政策加快实施,确保早落地早见效。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复杂性明显上升,这要求我们主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使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同时,要加强政策解读,更加注重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解读,帮助经营主体准确把握政策精神,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讲清楚、讲透彻,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努力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稳经济的关键是稳企业,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此,要绘制好产业图谱,有针对性加强对短板弱项的支持引导,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若干可推广的改造升级经验;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突破,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并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加强未来产业前瞻谋划、政策引导,进一步梳理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并有力有效支持培育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守住兜牢民生底线,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政策既能够得到老百姓的呼应和拥护,也能够增强经济循环内生动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要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同时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5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