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长跑一样坚持下去(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11-25 04:40:48 来源: sp20241125

  看一个青年作家的成长,既要看他的爆发力,又要看他的后劲和耐力。时代在变,青年作家成长为文学名家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没有变,它始终需要写作者有情怀有耐力,像长跑一样坚持下去。    

  

  “出人出作品”,是巴金先生为《收获》制定的办刊宗旨,也是我们今天努力传承的优良传统。从2014年起,《收获》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这几年已经固定下来,在每年的第四期,在夏秋交会的收获时节,拿出一半篇幅刊发国内具有潜力、写作风格独特的青年作家作品,集中呈现青年作家的素质和风貌,呈现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及其表现生活的方法。2023年青年专辑推出的10名作家中,大多为90后,他们身上体现着文学新锐的力量。

  一年一期,在坚持做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见证优秀青年作家的成长。有些人开始只是某一两篇小说写得比较好,但经过来自发表的鼓励和肯定之后,坚持写作,慢慢就会形成一定气候。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青年作家,许多都曾在青年专辑里亮相。我要求我们的年轻编辑对全国范围内的文学新人都要有所关注,不仅是文学期刊,其他平台渠道上有哪些新人写了什么作品,也要了解。一旦发现很有潜力的作家,要像雷达一样跟踪他们。做文学编辑,需要有这种“盯人”的能力,我们得跟上文学内部的更迭。

  在一些文学评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和70后、60后甚至50后富有经验的写作者相比,年轻人并不逊色。青年作家大多受过良好教育,知识结构较为完备,信息接受多元,思维方式上也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他们拥抱生活、体验生活的方式更大胆更勇敢,写作的切入点与前辈不同。时至今日,很难说作家必须按某种既定方式一步步走来,很多年轻人就是从生活的摸爬滚打中,寻找到表现生活的方式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变成文字。

  英雄不问出处,作家也无所谓年龄,关键在于有没有持续的创造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看一个青年作家的成长,既要看他的爆发力,又要看他的后劲和耐力。一些青年写作者往往因为一两篇写得特别好而受到关注,但没有持续的“后劲”,最终还是站不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发表的平台与渠道多种多样,赢得读者市场、参与文学评奖的机会也不少,但所有的机会都是因为创作者的坚持与勤勉才有可能降临。写了几篇就停笔、转向,然后有一天,过去写的作品突然火了,这是不大可能的。

  对青年作家来说,除了加强阅读、提升修养、持续积累生活体验,不断锤炼敏感度、想象力、创造力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职业心态。几十年来,我在文学编辑的位置上接触过不同代际的青年写作者,见证了一批批作家的努力和勤勉,如果说有什么发现的话,那就是,坚持住的,最后必有收获。时代在变,青年作家成长为文学名家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没有变,它始终需要写作者有情怀有耐力,像长跑一样坚持下去。

  无论什么时代,总有年轻人抱着对文学的虔诚之心坚持写作,把自己的见识与才华慢慢扩展放大,最终成为一名相对成熟的写作者。无论什么时代,也总有年轻读者从情感上需要文学,发自内心地热爱文学。当今中国有这样丰富的现实,中国人有这样细腻的情感,年轻人创造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大作品或许暂时还未出现,但我们作为编辑的职责,就是跟踪那些有才华的人,守候这个时代的精品之作。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正在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认识文学的一个现实基础。以前的作家往往专注于文本,专注于文字表达,但是今天,海量的信息流通和发达的资讯,使得年轻人所受的文学教育、所积淀的文学修养,已经不仅仅是从文字中来,影视、网络视听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都给他们以养分。这种情况下,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跨界变得容易多了。

  之前一些作家尝试去做影视编剧,结果并不理想,因为编剧中的一些技巧和规律是需要学习与训练的,与文学创作并不一样,许多作家跨不过去。可是对新一代青年作家来说,文字转化成影视没有那么困难,不少人都是小说和影视两栖作者。未来,借助人工智能,年轻写作者除了写小说,也会写剧本,会画画,会做音乐,他们的文学修养是转益多师、广泛吸收的结果,因而也会把文学的因子输出到其他艺术门类。文学跨界,在今天还是一个努力方向,未来会是一种常态化存在。随着一代代青年作家成长成熟,文学走出书房,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出更大贡献,值得期待。

  (作者为《收获》杂志主编,本报记者胡妍妍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2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