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9:44:03 来源: sp20250104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作为宋元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历经千年,文脉悠长,不仅绘就了古刺桐城“市井十洲人”的社会盛景,也开辟了“梯航万国”的海洋文明之路。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福建泉州举行。嘉宾围绕“耕海千帆竞”“刺桐万国商”“古厝吐新生”“爱拼才会赢”四个篇章,从泉州人耕海不息、向海而兴,讲到泉州海洋商贸繁荣进取、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从非遗文物和非遗传承,讲到泉州人锐意进取与开拓精神,以“向海泉州”作答“何以中国”,尽显泉州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因子,在这样一个特殊时间点,以千年古城泉州这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样本,讲述文化传承、互融互通,以及泉州人向海而行、向海图强的故事,意义非凡。从沉浸式体验“簪花围”穿梭市井之间,到“打卡”特色博物馆深入了解海丝文化,再到看木偶戏听南音感受千年非遗之美,泉州的风土人情、文化韵味直抵人心。
据了解,泉州还将首次举办“烟火闹新春”民俗节,以及舞香龙、拔拔灯、炸佛、海神巡境、王爷出巡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还有“寻龙记”、海丝蟳埔文化节、2024泉州非遗年货节等一系列文旅主题活动。从“年味儿”里窥见“泉州名片”,也从这古朴的大街小巷里感受年俗的多姿多彩、年文化的恒久魅力。文化遗产,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被更多人看到,也只有让古韵与新潮相融,才会让全民参与的佳节拥有更浓厚的文化味和烟火气。
文化习俗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民风、民情最朴素和直接的体现,更是地方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方式。泉州这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悠悠古城,三步一寺,七步一庙,有红砖大厝,古街小巷。春节临近,不仅泉州古城夜景处处流光溢彩,街头巷尾也是张灯结彩,一片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
“年味儿”的源头在年俗,而年俗又因人们的倾情参与深化了年味儿。比如,南安英都镇在正月初九举行的“拔拔灯”仪式、晋江永和镇山前村的“火把节”;比如在大门后摆上一根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寓意来年生活越过越甜;再比如人们新年送橘子、插“春枝”等等。还有很多约定俗成的年俗事项,诸如年初一祭祖、初二回娘家、初四接神、初五舀肥、初六隔机等,让过年更庄重也更有活力。泉州的正月十五更是氛围感拉满,比如在洛阳镇,有海神巡境,在天后宫一带,会举行“乞龟”仪式。一个个形式各异的习俗,让春节有了更丰富的仪式感。人们从这些或繁琐或简洁的习俗中,感悟文化的浸润力,体味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其实,“年味儿”从来不曾淡去,都藏在我们对传统民俗细节的坚持中。借由“何以中国·向海泉州”活动,让越来越多人了解这座城市逐浪前行、“爱拼敢赢”的故事,继而走进这座城市,与当地人共同体味泉州年味,在南音袅袅、晋水汤汤的婉转与流淌里,见证泉州城的自我更新成浩瀚的脚步不息,见证闽人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无限可能。(陆玄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