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两国经济合作进入务实佳境

发布时间:2024-12-21 17:15:27 来源: sp20241221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本次会晤有哪些看点?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如何影响中俄关系?为此,中国网《见智》栏目记者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问题学者许文鸿。

  《见智》:参加本次会晤的中俄双方负责人员较多,这体现了什么?

  许文鸿:参加本次会晤的双方负责人员多,表明当前背景下中俄合作的领域广、层次高,都是管理本国经济的实际负责部门代表参加。如此规模的会晤人员代表着中俄合作的深化程度,需要实际部门的负责人来见证和执行两国达成的一系列决议。同时,也预示着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已经抛却表面的形式,进入务实合作的佳境。

  《见智》:当前,中俄两国都致力于发展振兴,双方要进一步提升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理解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

  许文鸿:中俄两国是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要大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俄贸易额连续出现高速增长。这表明,两国贸易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较大潜力。

  通过两国的共同努力,双方可以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本国、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尽快复苏作出贡献。这种动力体现在两国间相互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减少壁垒或障碍,促进各种要素在两国间的循环,必然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动能。

  《见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对中俄关系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许文鸿:中俄关系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下,已建立了高水平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既坚守了“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的初心,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既有着发展两国间睦邻友好关系的本意,也有遵守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律体系和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的立场。

  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仍继续举行,表明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特殊时期对国际安全和发展负有特殊使命,两国关系不受外部影响。这种机制符合两国、亚欧区域乃至全球安全、发展利益。

  《见智》:如何理解本次会晤中,李强总理指出的中俄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许文鸿:传统的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结盟和对抗曾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倡导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其基本准则就是大国对本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和发展负有特殊使命,大国之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应该是国际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准则。

  中俄两国作为邻国,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擘画下,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最终建立了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中俄两国关系被称为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见智》:中俄总理会晤的前一天,中俄财长对话也在京举行。您对此有何观察?

  许文鸿:12月19日中俄总理会晤的前一天,第九次中俄财长对话也在京举行。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多边开发银行改革、金融与审计监管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达成多项共识。

  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双方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引领举行第九次中俄财长对话,有利于深化中俄经济财金关系,切实提升两国财金领域合作水平,助力两国创造更好政策环境。

  金砖国家组织是中俄两国在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2024年,俄罗斯将承担金砖国家主席国的工作。中俄双方同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创始成员国和最大股东国,双方都支持新开发银行做大做强,妥善应对当前挑战。在完成首批扩员的基础上,双方支持新开发银行持续扩大本币业务占比。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框架下加强合作,推动亚投行取得新的发展。双方将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进行磋商。双方还将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双方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可以为两国企业跨境投融资、深化财金务实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采访/ 中国网 李智】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