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当代玄奘”的“东游记”

发布时间:2024-11-02 04:16:41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社 北京11月3日电 题: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当代玄奘”的“东游记”

  作者 曾玥

  在所有中国文学经典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最喜欢《西游记》。这位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中国历史爱好者有自己的解读方式:“玄奘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对求知的渴望。”在他眼里,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为的是“找寻知识和智慧”,然后将“真经”带回中国。

  “从联结世界的角度来看,玄奘的旅程就是现代青年的旅程。”夏泽瀚说,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文化交流的“取经之路”更加平坦、开阔。置身其间,“我们都是当代玄奘”。

  近年来,夏泽瀚频繁活跃在各大国际论坛,以及与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现场。面对镜头,他时常分享对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等领域的观点和看法。近日,在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举办期间,夏泽瀚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少有地谈起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中文名字叫‘夏泽瀚’。”据他介绍,他的中文姓氏“夏”取自中国古代王朝“夏朝”之意,因为夏朝的许多传说都与水有关;“泽”和“瀚”既与他的巴基斯坦本名发音相近,又是水之汇聚的形态象征。水文学家出身的夏泽瀚自称是“离不开水的人”(water man),因此对中国的江河尤为关注,也对从大河流域中孕育的中华文明有着特殊的情感。

  2021年,夏泽瀚来华履新,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及驻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国和韩国代表。在中国生活两年有余,夏泽瀚到访过许多城市,并对多地景观如数家珍:在武汉参观长江,在开封考察黄河,在曲阜了解孔子与儒家思想,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长臂猿近距离接触……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中国。”他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连续性中保持创新变化,因此不能单纯从久远的文化遗产来定义今日的中国。“像敦煌莫高窟里那些古老又美丽的壁画,现在借助3D技术和动画的力量,让这些作品‘重生’,这是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全新文化视角,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夏泽瀚也对古琴、丝绸、茶文化、皮影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了如指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宇宙。”他说,“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相连。”夏泽瀚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国家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丝绸之路是贸易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流以及青年交流的象征。”

  在夏泽瀚看来,中国为世界青年提供了文化富矿。“我相信,青年可以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学到很多东西。”他认为,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的背景下,青年需要从历史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将去向何方”,进而探寻创新突破口,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社会挑战。

  “所以,我认为人们来到中国后,应该了解中国、中国历史和中国价值观。”夏泽瀚以自身经历为例指出,拥有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中国对世界青年来说是一部很好的教材,“这里有美丽的文化,直到你来到这里,才会真正了解中国。”

  前些日子,夏泽瀚在河北保定偶遇公园老人用自制毛笔在水泥地上蘸水练字。此后他便有了新的目标——学习中国书法,并尝试应用到巴基斯坦的书面文字乌尔都文的书写中。“中国的书法非常漂亮。我也想写出我自己的书法。”

  话到此处,夏泽瀚提起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

  “这是我的巴基斯坦名字,”他运笔缓慢,提、转、顿、挫,与中国书法的笔法颇有几分相似,“这是你的(中文)名字在巴基斯坦的写法,”夏泽瀚对 中新社 记者说,现代汉字从左往右书写,乌尔都文则从右至左,“这就是文化的美妙之处。”(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