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8:38:31 来源: sp20250104
编者按:“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都锐意推进改革开放,弘扬和践行改革开放精神。央视网《天天学习》推出系列策划,讲述习近平推进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的故事,带您从中感悟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天天学习绿瓦红墙,炊烟袅袅。群山环抱,树木苍翠欲滴。这座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小村庄——洪田村,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1998年9月29日,在洪田村一间不大的屋子里,26位村民代表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分山到户的事,大家吵嚷了4个多月,仍未能达成共识。
眼看靠山吃山却越吃越穷,讨论也议不出结果,最终只能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结果出人意料,八成以上的村民代表赞成改革——分山到户。
1998年,福建省三明市洪田村敢为人先,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向山林,完成了“分山到户”的创举,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红头文件支持,洪田村的分山改革,是农民群众的自发尝试。当时的村民不会想到,他们的自发尝试会演变为福建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实践。
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先后11次到三明市调研。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习近平一直在关注。
2002年5月,在与时任福建省林业厅厅长的一次深谈中,习近平谈及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他说:“集体林本身就是村民集体共有的,应该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这次深谈后,习近平决定到龙岩市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先搞试点。调研时,习近平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一锤定音确定了林改的方向。
习近平经常讲,历次改革大多数是群众创造的,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这么浩大的改革,我们一定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由群众当家作主。
福建各地林改,都坚持了这一原则。村里的改革方案必须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通过,林改的程序、方案、内容和结果都必须向全体村民公开。
山有好山、坏山,阴坡、阳坡;林有商品林、公益林,幼林、中龄林、成熟林。分田容易分山难,只有依靠群众自己讨论,理由吵明了,意见统一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据福建省林业厅当时的负责同志回忆,这次改革是一场利益博弈,但是我们采取“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不包办代替”的办法,形成了和谐的改革大环境。
林改充分调动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出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农民成为山林的主人,“耕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许多农民的自觉行动。
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环境优美。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唤醒了大片沉睡的山林。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福建三明。他对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体现的群众首创精神表示肯定:“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
人民是改革事业的主角。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正是普普通通的亿万人民群众,迸发出澎湃的改革激情和无穷的创造活力,推动一次又一次制度创新,成为改革的“原动力”。
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福建三明再次先行先试,从分离“承包经营权”到“林票制度改革”,再到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发行,改革步步深化,推动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
2024年5月9日,福建省三明市马岩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工人在管理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
2023年,福建三明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近1300亿元,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7600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是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亦是不断汲取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这生动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0多次到基层考察,对各地群众和基层的改革方法调研查访,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认可。
从“三医联动”、“两票制”、“一品两规”、组建医保局等改革举措破冰医改,到“最多跑一次”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获得感,再到“河长制”创新做法推向全国……我们党始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将一个个“点”上的突破提升到“面”上的推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考察调研时说:“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孟利铮
编 辑丨李珊珊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毛长志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