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

发布时间:2024-11-26 05:53:39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北部的一条古老河道驷马涌岸边,只见水清岸绿,风景迷人,红色的跑步道顺着河岸蜿蜒起伏,老人与孩子在冬日暖阳下享受着悠然自得的亲水时光。

   这条河涌曾因生活垃圾和污水过度排放而受到严重污染,水质黑暗发臭,被居民称作“臭涌”。而沿岸大兴土木,也对驷马涌岸边的自然风光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河涌”,到恢复往日“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风采,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答案是在城市改造中用“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早在2016年,广州就将驷马涌列为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一,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于2017年消除了水体黑臭。

   水清之后,2023年,广州荔湾区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启动了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开始以“绣花”功夫在河涌两岸“精雕细琢”。

   “驷马涌以桥为段,每一段河涌的植被、岸堤高差、地形都不一致,这为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带来了难度。”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院院长杜凡表示,为此,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因地施策”,为每一段每一个节点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滨水空间。

   行至驷马涌有名的“遛鸟长廊”,只见80米的清新廊道上,聚满了漂亮的鸟笼,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而前来遛鸟的老人随走随停、随停随坐,十分惬意。

   “驷马涌周边居住的老年人多,他们在散步时需要休息,所以我们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了约45厘米的沿岸坐凳,这个高度老人坐下、起来都不费力,方便他们随时歇脚聊天。”杜凡介绍。

   谈及对于“绣花”功夫的理解,杜凡认为,改造工程并非都需要大拆大建,而是要实事求是,在力图重现河涌昔日风采的同时,兼顾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与便利性。

   以驷马涌改造为例,在河涌岸堤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养护、修复,比如沿岸原有的凉亭、村落旧屋,在清洁后不用油漆涂抹粉饰,河涌原有的护栏也只是做了清洁,就是希望沿岸的历史痕迹得到保留,让游人有机会领略古水河道的底蕴。另外,在改造工程范围内车辆进出频繁的区域,没有选择工程中通常使用但强度低、不耐车辆碾压的透水砖,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这些区域铺设了沥青路面,以满足周边商铺的经营需求。

   本地居民廖先生说,水岸改造后,他经常站在桥上看一看,“尤其夕阳下金黄色的河水波光粼粼,两岸欢声笑语,那个画面很美”。

   “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水岸联动,在水环境提升的基础上改造水岸环境,融入水文化,释放了老城区的城市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场所。”广州市荔湾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鞠晖告诉记者,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项目两期工程全部完工后,驷马涌全线慢行系统将贯通,形成3.54千米漫步环线和2.72千米跑步道,滨水岸线将把河涌边的新旧街区、社交空间串联起来,让河涌蝶变为幽静美丽的街区连廊。

   (记者 唐一歌 吴春燕)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