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3:35:38 来源: sp20241224
4月25日,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开幕式在京举办,大会以“新质生产力促健康安全高水平”为主题,立足科技创新,汇聚全球智慧,以服务政府决策、回应行业关切为导向,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食品安全与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教授、理事长孙宝国院士,以及陈君石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阿曼·韦拉卡尔塔库苏马赫(Aman Wirakartakusumah)等国内外嘉宾出席大会。
产学研政聚力向前以新质生产力促健康安全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指导,同时也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必要贡献。一方面,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步伐。食品科技在未来制造与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质”的提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在致辞中表示,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食品科技和产业站在新的起点上。衷心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世界各国食品领域科技工作者积极倡导开放的科学精神与理念,以更加开放的举措推进食品科技交流与合作。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阿曼(Aman Wirakartakusumah)在致辞中强调了在科学发展中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此次大会的召开,表明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及全球科学界在解决食品安全重大议题方面的努力和决心。正是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多年来的长期合作中,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互通有无、不断实践,推动了食品科技的发展,奠定了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坚实基石,构建了更具弹性的食品生态系统。他期待双方共同开启创新合作新路,不懈努力、持续前行,实现更加可持续的食品产业的未来。
中外大咖展开高端对话共筑食品安全与健康“长城”
当今全球食品供应面临巨大挑战,要同时满足充足的高质量食品供给和最低程度的环境危害,技术革新是关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谢明勇院士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阿曼(Aman Wirakartakusumah),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饶平凡教授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候任主席、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前局长塞缪尔(Samuel Godefroy),在大会报告环节分别主持。来自国内外的多位院士专家带来了前瞻性报告,聚焦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聚焦前沿技术。大会探讨以合成生物学、微流化学等前沿技术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助力产业健康转型中的重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大会报告中以跨界视角提出了“超限制造”的概念,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场景。他预判,在未来,将由高楼大厦的传统园区工厂,到连续流微化工的桌面工厂,再走向便捷工厂——便携或掌上的微纳流控工厂。
功能性油脂在功能性食品中处于重要地位,面对新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在20年的持续研究中另辟蹊径,开展源头创新,不断思考如何从源头菌种实现智能产业化。在黄和看来,发展智能化合成生物细胞工厂正当时,非模式微生物油脂细胞工厂由“慢”变“快”的高效创制正在实现。
二是聚焦创新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在题为“婴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母乳是婴幼儿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但由于诸多原因,大量婴儿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婴配乳品是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婴儿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他指出,在我国婴配乳粉的发展历程中,母乳化是婴配乳粉的优化方向,特别是强化母乳中特征功能成分。
三是聚焦食品安全。如何以技术为基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研究员在“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食品安全技术支撑的支持,需要以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为引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需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需要加强全社会风险交流,促进消费者对新的食品、新的食品工业技术的科学认知和接受性。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研究员在“场景驱动下的食品快检技术研究与评价”的报告中表示,近年来,食品快检因快速、简便、高效、经济等特点,发展迅速,需求潜力巨大,研究报道和产品日益增多。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新需求,开展适用于多场景的食品安全快检产品研发、评价与应用,将更加有效发挥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技术保障水平。
四是聚焦互鉴合作。大会搭建了一个国内外专家深入交流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外权威专家就如何有效管理食物浪费食品监管效能等相关议题与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加强科技界融合互通发布热点研究与科学共识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发布“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分别为:食品新生产系统——保障未来食品供给的新质生产力、合成生物学——重构未来食品的新动力、人工智能——食品科技发展的变革性机遇、可持续食品包装与食品供应链设计——循环与安全发展的新引擎、替代蛋白——助力人类健康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安全主动保障的新支撑、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为破解食品欺诈难题提供了新方向、食药同源——以食物资源为基础助力实现个性化健康需求、老年食品——助推健康老龄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菌群靶向性食品——生命健康领域的新热点。十大研究热点对打破学科壁垒,预测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学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借鉴。
大会还进行了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授予仪式。今年3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面向全球公布了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新增院士名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的3位中国杰出科学家——孙宝国、郜海燕、陈历俊,经过国际食品科学院进行的多轮投票与评选成功当选,也体现了中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高水平发展,得到了全球认可。
同时,会上还发布了《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咖啡因的科学共识》《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HMB)的科学共识》等3项共识。陈君石院士在解读《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时表示,由于食品的非真实性问题危害极大,因此要提高全社会的认知,让食品真实性成为继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之后的第三大食品属性。他强调,斛决食品真实性问题,科技之力不可缺少。
会议期间,学会还邀请相关部委、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家,围绕行业高度关注的rPET管理和HMOs在婴配食品中应用等标准法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陈君石院士、孙宝国院士等专家出席相关话题讨论。大会期间还将成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