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57:29 来源: sp20241126
如果有一座小城,只因一次不期而遇,便再也难以忘掉它的容颜,从此,魂牵梦绕,挥之不去,那,该是怎样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于我来说,这座小城就是安徽歙县。
说它人杰地灵,一点儿也不夸张。歙县古城是保存完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隋时称歙州,唐代这里已文风昌盛,宋代设徽州府,一千多年里一直府县同城。这里是我国重要地域文化——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提到徽文化,人们想到的是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还有歙砚、徽墨、徽菜、徽剧……
上世纪末,我和妻子游览黄山。上山前在歙县小住,因问路,结识了一位叫娟的歙县女孩。她听说来客是北京作家,欣然做了义务导游。
城墙、城门、徽派老屋,牌坊、祠堂、石板小路,还有一座座寺庙、一眼眼古井……行走在歙县,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千年故事,散发着历史的气息。穿城而过的练江,更是把小城点染得如诗如画。水面开阔处明澈如玉,有白鹭点点;江水清瘦时又像一面镜子,倒映出岸边的繁茂。水多,桥也成了一景。有的桥多达十六孔,这些桥大都经历了数百年时光。桥上的石雕已被人们摩挲得光滑发亮,却仍形态逼真。娟说,除石雕外,歙县的砖雕、木雕和竹雕也极有名。大到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小至家具、屏风、笔筒,随处可见砖、木、石、竹雕刻,图案涉及亭台楼榭、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尽显新安画派神韵。可别小瞧这些雕刻,也许动辄就是几百年历史。讲到这里,我打趣道,在歙县,是不是随便在某一处逗留,都会不小心和历史上的大家撞个满怀?娟粲然一笑,说那不夸张,也许马上你们就会遇到。
果然,我们很快就有收获。
一处翘角飞檐的三角亭屹立江边,有石碑,上刻:李白问津处。据《太平广记》记载,许宣平曾在歙县南山结庵以居。许宣平何许人也?此公文采斐然、精通武艺,但不喜为官,故退隐江湖。李白读到他的诗后,慕名探访,走到此处颇感疲惫,便在江边石上小憩。过了不知多久,他睁眼一看,见岸边泊有一船,船头立着一位老人,忙起身作揖:“敢问,许宣平先生居所何在?”船家淡然一笑,道:“门前一杆竹,便是许公家。”李白谢过,走出没多远,恍然大悟:“门前一杆竹,不就是船头一杆笔直的竹篙吗?此君当是许宣平。”于是返回,对方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诗仙与隐士擦肩而过,令我顿生感慨。穿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云烟,我仿佛看见两位智者飘逸的身影,一个撑篙顺水而下,一个击节踏歌而行。李白虽心愿未偿,歙县的美景依然激发出他的灵感,让他留下了佳句。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这些大家的身影早已远去,却为歙县文脉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娟提议去看看古村落。她说,歙县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有的已有上千年历史,到那里去感受一下徽州人生活的场景,定会不虚此行。
于是我们走进一处古村落。一幢幢青砖黛瓦的屋舍映入眼帘,斑驳的墙壁上布满青苔,那是岁月留下的抓痕;间或可见古老的戏台和祠堂,那是有形的文化传承纽带。老人们坐在祖宅前聊天,孩子们在池塘旁嬉戏,有小鸟在挂满枇杷的枝头觅食。一些家庭小作坊里,时而传出几声劳作的声响。宁静与和谐,像是一条彩练系起古村落的家家户户。娟说,仔细欣赏老宅会发现,虽多为木结构,但每一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都不相同。如果有幸赶上民俗活动,比如叠罗汉、舞狮子、打秋千,更可以感受到徽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江水,波光粼粼,仿佛闪动一江碎金。
我们在一座古亭前停步。只见地面的青砖有些破损,布满绿苔,梁柱的雕漆已然斑驳,飞檐下的木雕也被岁月磨损得不再清晰。娟说,古村落村口常见这样的亭子,村人外出闯世界,会和亲友在亭中话别。这一去,山高路远,不知有多少未知在前面。心中的不舍,化作一缕别情在心头萦绕。从前,歙县环境封闭,耕地稀少,人们要么困守家园,要么外出闯荡。歙县人沿着青石板路走出深山,融入外面的世界。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徽商。徽商始于南宋,明清时发展达到高峰。尤为可贵的是,歙县人致富后回到家乡修路建桥、捐资助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传世文物和珍贵的古建筑,也留下了一条无形的精神传承之路。
一晃,那次小城之行已过去二十多年。这些年来,我一直心心念念着这座小城。安徽的朋友告诉我,歙县人一直在自觉地传承着家乡丰厚的文化遗产。描绘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是歙县人的抱负与情怀。朋友说到一件事情:今天,在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里,活跃着一群主要由当地年轻人组成的演艺团体。为传承和宣传徽文化,他们从古徽州的历史与民间故事中寻找素材,把古城建筑的内部空间当作舞台,移步易景,现场还原:看,唐音宋韵,山连水涌;挥手触指间,尽是汉隶魏碑……他们调动起各种艺术手段,引领今天的人们穿越时空,做客鼎盛时期的徽州府。
前些天,我又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歙县正开展“非遗进校园”展示展演活动。且看现场,舞姿曼妙,韵味十足,置身在悠扬的乐曲中,学生们还亲手体验了徽墨描金、徽州版画等非遗制作技艺,感受积淀千年的徽州神韵和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娟。那年她刚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放弃了留在京城的机会,决定回家乡当一名中学老师。因为,她喜欢这一片山水,喜欢这片山水孕育的徽文化。在一张张生动的笑脸中,我下意识寻找娟。可是,岁月倥偬,即便她此刻站在面前,我还能认出吗?不过我坚信,那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师生中,一定有她。
有娟这样的歙县儿女守护,小城定会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3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