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国学|巴达伟:为何说文明互鉴需要寻找“共性”?

发布时间:2025-01-04 12:37:55 来源: sp20250104

  编者按:   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于11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数百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聚焦世界中国学研究,展开深度交流与对话。    中新社 “东西问”专栏今起推出系列策划,约访出席本届论坛部分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分享对中国学研究的独到见解,敬请垂注。

   中新社 上海11月24日电 题:为何说文明互鉴需要寻找“共性”?

  ——专访苏丹Abaad出版社创始人、总统府中文资深翻译巴达伟

  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

  11月23日至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话中国学研究与文明互鉴。如何在文明互鉴中寻找“共性”?论坛发言嘉宾,苏丹Abaad出版社创始人、总统府中文资深翻译巴达伟23日于上海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采访,畅谈对寻找文明共性、推动世界中国学研究发展的见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您认为在不同文明互鉴的宏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巴达伟:寻找不同文明文化中的共同性至关重要。

  文明互鉴的前提在于尊重彼此的文化,这种互相尊重的前提,则是要找到“共性”。打个比方,苏丹地处非洲、又属阿拉伯国家,来自中国和苏丹的人们因为地理环境、历史、语言、肤色等差异,很容易忽略两种文化中的共同性。我曾在中国生活近十年,去过50多个城市。从我的亲身感受出发,我认为文明之间是存在“共性”的,而且特别多。

  比如我将鲁迅的《孔乙己》译成阿拉伯语,将其中的人名、地名等信息替换了,学生们看后,很自然地就认为这些故事不陌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又比如,我曾受邀去中国四川参加同学的婚礼,发现中国传统婚礼中“过门”的一些细节竟然和苏丹的婚礼习俗一模一样。我意识到,中国和苏丹即使相隔万里,两个国家的文化中的“共性”非常多。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是如此。

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举办中国日活动。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您认为寻找“共性”和加强合作的关系是什么?

  巴达伟:现在中非经济合作十分紧密,但是我认为,非洲对中国的了解尚流于表面,在人文合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人认为,中非合作只要把握经济合作的核心就好,但是,如同做生意,两个互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做好生意呢?人文交流是经济合作的保障,对彼此合作十分重要。

   中新社 记者:中外的人们应如何寻找“共性”?

  巴达伟:首先,我认为,这需要彼此了解历史。例如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都没有殖民过别人,反而都遭受过侵略,这种历史记忆和情感是共通的,反映出的是向往和平的“共性”。

  其次,寻找“共性”需要加强交流,特别是直接交流。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是通过西方的媒体电视台等来了解中国,这个过程好像一个三角形——我们很多时候了解中国,都要经过第三方的“他者”,做研究也是一样,比如很多人到伦敦研究中国或非洲或阿拉伯世界。

  但实际上,直接的、直观的连接和了解是很必要的。即三角形中的两个点直接连起横线。你来中东、你来非洲,我来中国,直接进行观察、了解。现在,这种连接中的三角形消失了吗?我认为还没有完全消失。当然,它处在消失的进程中。

  此外,加强中外文化上的了解,要认识到外国人对学习中文的热情。有的地区可能政治经济方面不稳定,但是当地的人们对中国文化,特别对中文特别有热情。中文是中国重要的软实力。比如,在我曾任教的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歌曲非常流行,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组织了中文歌唱比赛、辩论比赛、汉字书法比赛,学生们会用中文去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苏丹喀土穆大学学生进行中文小品表演。受访者供图

  当然,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学好中文需要自己的坚持,但也需要教材、中文教师的支持,和来访中国的机会。

   中新社 记者:您认为目前世界中国学研究处在什么阶段?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世界中国学研究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

  巴达伟:我认为中国对非洲、欧洲等相关国家的研究做得非常好,但是对于不少国家来说,它们对中国的研究还很表面。一定程度上,在中东和非洲的中国学研究,才刚起步。

  当然,我也看到很多人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经验感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感兴趣;一是对中国、中华民族的“统一”,即“How to unify the country”。我自己的国家被分裂,如果没有西方,苏丹永远不会被分裂成两个国家。中国在压力之下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实现了很多人不曾预料到的发展。

巴达伟出席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受访者供图

  面向未来,做好世界中国学研究,彼此学习经验,应该彼此取得直接联系。比如,研究中国历史,外国学者做得再好,也不如中国本土的学者;外地的学者研究得再好,也不如本地的学者。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专家、学者、媒体共同交流。(完)

  受访者简介:

  巴达伟,苏丹Abaad出版社创始人总经理,总统府中文资深翻译,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教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2023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发言嘉宾。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