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5:09:08 来源: sp20241126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如何定义“熟练掌握”?测评依据是什么?缺少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曾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道难题。
10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究成果推介会上,教育专家及学校体育工作者表示,随着今年5月《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等22项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上述难题在未来有望得到破解。
22项标准测评指标各有侧重
《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等22项国家标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牵头研制。该标准自2019年正式启动研究至2024年5月通过审批发布,历时5年。
标准研制牵头人、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表示,运动能力测评研究是个庞大工程,牵涉测评什么、用什么测评、怎么测评,以及测评场地与器材的运用等问题。标准研究团队由来自全国的体育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等400余人组成。他们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来自学校、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等多个层面的意见建议。经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22项运动能力标准,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等21项专项运动能力和1项基本运动能力。
于素梅介绍,每项标准都划分六个等级且逐级提升。基本运动能力六个等级与学段年级对应,专项运动能力六个等级按难度进阶划分为三期,夯实基础期包含一级、二级,提高能力期包含三级、四级,发展特长期包含五级、六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有选择性地进行测评。根据各类专项运动特点,设立的评价指标有所不同,如球类运动主要通过单个技能、组合技能、比赛进行评价,武术、健美操等主要通过单个动作、成套动作进行评价,还有的如游泳、滑冰通过单个技能、组合技能、竞速进行评价等。
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表示,这套标准是我国首个用于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国家标准,对标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为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助推体育教学改革
据了解,这套标准将陆续在全国试点推行。教科院院长李永智认为,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开创了教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新维度,是教育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毛振明教授看来,这套国家标准的发布,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他表示,制定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是一个“天然的难题”,因为这涉及到社会对体育的整体认知、体育项目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运动表现并非完全重复的特点,使得它难以判评。此外,运动有多种类型,搏击类、表演类,等等。”
毛振明说,过去体育课教学的一块短板在于上下学段不衔接。例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篮球教学都从最基本的运球开始。“为什么会重复?为什么不衔接?这是由于下一个学段不知道此前学到什么水平了。现在有了这套标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于素梅表示,该套标准不仅有助于“体育课走班制”落地,真正实现体育分层教学的目标,还可用于体育中考、学业评价、体育教育质量监测等。(记者韦骅、高鹏)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