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负累过重 中小学教师什么时候才能专注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24-11-19 06:53:24 来源: sp20241119

  “能否给老师也减减负,让我们专心教书”

  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调查

  编者按

  近期,“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自称中小学教师的网友称:除负责教学外,平时更多时间、精力都用来应对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如学校公众号更新、整理会议材料、各种App打卡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校20.16万所,专任教师1065.46万人,在校生1.59亿人;普通高中1.50万所,专任教师213.32万人,在校生2713.87万人。

  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是否已成普遍现象?有何危害?是什么导致了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重?又该如何依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张守坤

  前不久,于桃决定从学校辞职。去年8月,于桃入职江苏一所乡镇的公立小学,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仅仅过去2个学期,她就感到“受不了了”。

  “学校几乎每周都会让班主任统计数据做一些表格,如统计学生户籍、统计参保情况等,还有迎接检查搞卫生,甚至社区和保险公司、银行的活都丢给老师做。对于年轻教师,学校还要求按时完成论文、课堂笔记、心得、硬笔字练习等,这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也让我很难有时间去提高教学能力。”于桃说,课外负累之重,让她感到十分焦虑,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最终,她选择了辞职。

  于桃的经历并非个例。来自北京、陕西、河南、安徽等地10位中小学教师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在日常教学任务之外确实存在大量课外负累。有受访教师无奈地说:“原本当老师只想教书育人,当了之后才发现,教书竟然成了占比最小的那个环节。”

  教学之外各种事务缠身

  表格填不完材料写不完

  “我是教育学研究生毕业,从小就对当老师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当了老师后才发现,一线教师真的特别辛苦。”在山东某公立小学担任低年级语文老师的肖漫说,她每周上18节课,加上负责孩子们多个早读、午餐、午练、课后延时等,工作日在校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

  但对她而言,上课教学反而是最轻松的,课外工作压力更大,“不定时突击检查卫生,不合格通报扣绩效;上级领导视察、外单位参观,忙接待、准备材料;市里活动配合宣传;重要会议和活动,学校所有老师都要上阵……”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以“教师课外任务”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像肖漫一样吐槽课外负累重的中小学教师不胜枚举。

  陕西某中学初二班主任冰淼在成为一名老师之前,对教师行业的预期是:教书育人、工作氛围简单、有假期特别是寒暑假。然而,当了老师后她才发现,现实和预期背道而驰——假期经常被安排各种培训;除教学任务外,学校还给老师安排了很多额外任务,包括各种公开课、赛教(指教师参加的各种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比赛)、教案评选以及配合相关部门到学校开展宣传等。

  “这些工作都要求留痕,且与年底考评直接挂钩,导致有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材料。”冰淼细数道,仅今年开学以来,其就组织所在班级学生参加过手抄报比赛、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等,几乎每天都要在家长群里发各种文件并收集反馈,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问答等。“课外事务量已经远超教学任务,真是太可怕了!”

  “一节非学科类公开课,和教学内容可以说毫无关系,就耗费了我一个半月精力,那段时间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变差了。”京津地区一名小学三年级班主任王莉说,为了参加区里举办的某项公开展演比赛,校领导直接告诉她“教学工作可以放一放,先把比赛搞好”。“光是公开课的初稿,我就弄了不下10版,每天放学我都会被留下汇报进度,领导提出修改意见,那段时间我的精神压力特别大。”

  “初稿完成后,就是制作课件,前前后后又修改了5遍。课件弄好后,就要组织学生排练,台词、动作、小道具制作、PPT放映、外景视频录制……好不容易表演完了,领导又让我写一篇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做一期相关公众号,这事才尘埃落定。”王莉无奈说道,这种与教学无关的公开课,每学期都会有两三节,再加上填不完的表格、应付不完的检查,重心已经越来越偏向非教学任务,“能否给老师也减减负,让我们专心教书”?

  不堪压力导致身心俱疲

  很多老师哭过甚至辞职

  “每天有4节到6节课,备课压力很大,上完课还有课后延时服务,要比其他人在学校多待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李萱是河北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也是两个班的语文和道法老师。让她无奈的是,除教学任务,她还要承担检查学生宿舍、引导学生食堂有序打饭,参与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校园建设、防灾减灾、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我和同事们还上街去捡过烟头、打扫卫生”。

  “每天又累又睡不着,身体很乏,可一闭眼又想着第二天该怎么上课,两个班教学进度怎么安排,想着想着,思维又跳跃到怎么应付各种督查检查上去了。不知道说什么了,真的太累了。”李萱说。

  繁重的课外任务,让不少中小学教师直呼“身心俱疲”。

  “感觉教书完全变成了老师的副业,无穷无尽的琐事填满了老师的工作生活,形式主义甚至让教学都变得不再纯粹务实。”于桃说,“本来班主任工作就很繁重了,课时量也很大,我教语文的同时学校还安排我教劳动、书法、道法,身体、情绪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

  压力有时还来自一些家长。让于桃印象深刻是,一次放学,一名学生被其妈妈接走了,来接孩子的爸爸不知情,以老师弄丢了孩子为由,大声辱骂了于桃很久。而她就此事向校方反映时,只换来一句,“下次把孩子看好”。

  冰淼告诉记者,各种繁杂事务堆积下,她及身边不少同事都不堪重负,办公室里十几名老师基本因压力大而哭过,学校近几年有多位青年教师因忍受不了课外负累重而选择辞职。

  “现在非常不快乐。”入职5年多,现任河南某小学主科教师兼班主任的莫默告诉记者,其最初在乡镇小学教书时感觉工作非常快乐,基本只专注于教学本身,但几年前调到市区学校工作后,她发现“一切都变了,老师在教学之外竟然还要应对那么多课外事务”。

  “形式主义严重,各种活动、常规检查要求多,遇到领导检查,还会影响到正常上课,要带着学生去打扫卫生。这些情况和我的初衷完全背离,有段时间我回到家经常崩溃大哭。”莫默说,怎么才能屏蔽那些校外的任务,让老师安心上课呢?

  承担职责任务愈发宽泛

  降低职业认同感幸福感

  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中小学教师课外负累过重问题其实早有端倪,教育界、学术界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和呼吁,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值得深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说,根据对我国河南、山东、广东、湖南等31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为54.5小时,远超劳动法“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规定。而工作总时长中有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被非教学任务占据。开会、填写各类报表、家校沟通、迎检工作、社会性事务、学校管理、各类App打卡等非教学任务大量占用教师工作时间和精力。

  “这一现象与长久以来教育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息息相关,课外负累过重不仅导致教师投入备课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锐减,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学校教学秩序混乱,而且降低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阻碍教师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个别教师采取极端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姚金菊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法律与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认为,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对教师的使用管理与其本身专业人员身份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行教师法将教师的身份规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而在实践中,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被要求承担越来越宽泛的职责任务。特别是那些明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摊派任务,因其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身份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课外负累过重”的感觉。

  姚金菊指出,当下教师的负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课业完全无关的行政任务,二是与课业相关的特殊任务,二者应区分而论。

  “与课业完全无关的行政任务包括迎检工作、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等,大部分此类任务并非出于教书育人和教师发展的目的,而是来自上级的硬性要求,多流于形式主义。”姚金菊说,针对此类任务,应严格落实“减负清单”,明确哪些工作是需要校长做的、哪些是需要班主任做的、哪些是需要专任教师做的、哪些是需要学校职员做的,以及哪些是需要拒于校门之外的。

  而与课业相关的特殊任务包括实验课程反复录制、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教案评选等。严格意义上,此类任务可以归为教育教学辅助任务,任务中蕴含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和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提高其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正视此类任务,发挥正向功能,在任务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呼吁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杜绝非教学指令性任务

  “身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在最关键的时候,每天考虑的不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想着怎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课外任务,这叫什么事儿!”谈到课外负累,安徽省某中学高三教师曲平就气不打一处来。

  “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各种宣传活动、各种软件注册、各种表格填写,都需要老师配合、参与乃至准备课件。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填报工作,老师要和家长联系沟通,有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就爷爷奶奶,不会填,老师还要指导,搞得大家都很烦。”曲平抱怨道,“这样老师们怎么做好本职工作?简直本末倒置了。”

  在受访的所有中小学教师中,北京某中学英语教师洛溪是唯一表示“虽然学校安排了一些课外任务,但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媒体办公室,不用做教学任务,学校的会议材料、公众号文章都由他们负责。”洛溪说,学校人员架构完善、分工明确、领导有担当,为一线教师分担了不少课外压力,但总有一些任务是避不过的。“最开始,我也有过压力大整宿睡不着的情况,做老师嘛,自我调节,慢慢进步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已关注到中小学教师减负的问题。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将中小学教师减负改革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工作,对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进行集中清理,并要求省级党委和政府列出具体“减负清单”,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

  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以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多地还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等措施。

  但减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今年3月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60.3%的受访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工作量加大,70.9%的受访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有5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莫默直言:相关措施出台后,一些学校只是“做做样子”,各种会议研讨、动员、无意义的创新教学方式仍纷至沓来,还要各种拍照留痕说明,负担一点没有减轻。

  面对网上讨论,一名中学教师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写道:“老师什么时候才能专注教书育人?”

  (文中受访教师均为化名)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