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富民兴疆——让幸福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发布时间:2024-11-01 08:43:45 来源: sp20241101

  科技日报记者 李林旭

  声声驼铃穿越千年时光,条条大道贯穿大漠沙海。新时代,新疆正以科技创新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加码科技投入

  近年来,新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90.98亿元,同比增长16.2%,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总量创历史新高。

  新疆师范大学校长吾满江·艾力对此深有感触。去年,他被列入“新疆领军人才”计划,获得数百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将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吾满江·艾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目标就是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绿色可降解润滑材料,为新疆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新疆正聚焦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在内的“八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地改良等领域,谋划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角,企业也在新疆不断加码研发投入。在天山脚下,中驼科技依靠科技研发,形成了一条“科技研发+企业转化+基地带动+合作社辐射”的骆驼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一万余人增收。

  “我们每年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中驼科技董事长赵军利介绍,接下来公司将继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延伸。

  “养殖骆驼,不但让我成为了村里的首富,还带动了当地牧民一起致富。”伊吾县下马崖乡努尔艾力·喀斯木说,他是5年前接手骆驼养殖合作社的,当时只有150峰骆驼。通过科学养殖,现在存栏量能稳定在900多峰。

  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是乡村振兴样板村,葡萄产业是村里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村里种植的部分葡萄品种得到了改良,种植技术得到了改进。

  “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增长。”新城西门村第一书记聂昭宇向记者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激发非遗活力

  在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D裸影展示的木卡姆艺术不时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令人流连忘返。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讲解员热娜古丽·尕依提说,展厅通过传统静态图片展示与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的巧妙结合,在观看、聆听、互动中,向观众呈现了有代表性的20多个非遗项目。

  “无论是非遗的保护传承,还是展示传播,都需要科技助力。”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艾先木汗·肉孜表示。未来,她还希望能借鉴数字人等高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

  当前,新疆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有3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89项。“现代媒介让非遗传承打破了时空限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表示,未来科技在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创新性传承都大有用武之地。

  守护居民健康

  “看病更方便、医生更专业、服务更贴心”是哈密东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居民的深切体会,而这背后是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智能辅诊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之前,我们需要挨个打电话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效率低。现在,借助人工智能外呼系统,一次就能服务500多人,并能提供汉语、维语和哈萨克语多语种服务。”东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冬香说。

  借助先进医疗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正在得到持续提升。“我们的中医辅诊系统能根据患者症候提供处方建议,极大地提高了医师诊疗效率。”李冬香说,期待更多先进技术应用到基层医疗,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医疗和健康需求。

  科技富民兴疆的种子也在青少年中扎根发芽。“我的梦想是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科学家”“我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去探索中华文化奥秘”“我想成为一名兽医来帮助家乡致富”……来自新疆豫哈中学的中小学生,在谈及自己理想时,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

  创新活力迸发,产业兴旺发达,文化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科技创新,正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幸福的花儿正在天山南北竞相绽放。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