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53:15 来源: sp20241227
“我叫吴枫,今年大二,任何事我都想做到完美……”近日,云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决赛上,云南大学“云生剧社”表演的心理短剧《解缚》经过激烈的角逐,获得二等奖。
云南大学已连续4次参加全省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并获奖,2021年至2024年,云南大学还承办了两届全省大学生心理剧大赛。
什么是大学生心理情景剧?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滕燕解释,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思考,还有助于情感的释放、压力的缓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解缚》讲述的就是大学生常见的反刍心理。剧里的主人公吴枫,不断后悔曾经作出的选择,致使她在面对未来时踌躇不前。“吴枫的经历和我很像,我总会懊悔自己作出的选择,经常想如果不这么选,会不会更好,这其实就是心理学里的反刍思维。”饰演吴枫的地球科学学院学生杨丹说,剧里引入了平行时空的设定,呈现吴枫不同选择的人生轨迹,最后发现,其实她已经是所有时空中最好的自己。
“一直纠结那个想象中的‘如果’没有意义,走出反刍,勇敢向前。”剧中的这句台词,是杨丹最喜欢的台词,也让她解开了内心束缚。
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心理剧社团云生剧社吸纳各学院、各年级热爱表演、创作的同学,以日常生活为蓝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搬上舞台进行演绎,从角色的心灵、行为中观照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张原曾担任过云生剧社的负责人,在他看来,一部好的心理剧,至少具备普遍性、专业性和积极性三个元素。“剧本反映的问题一定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演出融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表演技巧,最终让观众通过剧情演绎照见自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效果。”张原说。
按照云南省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的要求,每部心理剧的时长不超过8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演绎一个生动的故事,同时探索如何解决问题,给云生剧社的师生们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了呈现最佳的演出效果,剧社的同学们分工明确,编剧、导演、演员、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对剧本、表演细节、舞台道具等反复推敲、打磨。新闻学院大二学生杜碧涵是《解缚》的编剧,她告诉记者,该剧本前后经过7次修改,历时近半年才定稿完成。
除了精心打磨剧本,心理老师还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舞台灯光、背景音乐等手段,反映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波动,增强剧情的代入感。“《解缚》开场,主人公吴枫对自己产生怀疑,此时舞台出现蓝色的氛围灯,用来烘托她内心的迷茫。当结尾吴枫成功解开内心束缚时,舞台亮起暖色的灯光,代表她的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咨询中心指导老师赵玉洁说。
演绎身边事,治愈更多人。滕燕表示,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开始寻求多样化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情景剧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不只云南大学,近年来,云南省各高校陆续组织开展心理情景剧活动,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门也主动“搭台”,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连续13年举办省级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为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发展动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张钰珏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12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