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的展览越来越“好玩”

发布时间:2024-12-27 14:21:11 来源: sp20241227

  艺起归来2023

  2022年年底,北京被媒体评为最具“艺术氛围”的城市,其中“艺术展购票人数”和“观展人数”成为重要衡量指标。经过2023年这一年,在美术馆、策展人、观众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具“艺术氛围”的北京在展览方面有哪些新变化?观众有哪些新拓展?

  外地游客来京“探”展

  大麦联合抖音艺术发布的《2022国内展览年终观察》显示,从观展人群来看,女性用户占比达68%,除艺术展外,潮流网红展、ACG展会、市场集市等也深受女性用户喜爱;在年龄分布上,26至30岁是最爱看展的年龄段,用户占比达23.49%,其次为21至25岁(19.44%)和31至35岁(16.34%)。

  2023年,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看展人群逐渐拓展。策展人刚强告诉记者:“随着中小学美育教育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在周末带着孩子走进美术馆,感受美。特别是在周末、长假、寒暑假期,家庭观众成为美术馆最主要的客流之一。”

  同时,随着北京文旅行业的复苏,来北京看大展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精品展,例如“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马蒂斯的马蒂斯”“伊夫·克莱因:超越时空”“2023中央美院毕业季·本科、研究生毕业展”等年度大展,都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北京打卡、探展。

  家庭观众带红“互动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观众回归美术馆,“互动展”变得更为流行,与观众“玩在一起”成为今年美术展一大看点。今年儿童节前夕,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为小朋友们带来一次“能玩”的展览,《比得兔的世界:永恒的冒险绘本艺术展》在部分章节中,融入观众可以参与的“DIY花圃”“捉迷藏”“解救比得兔”“花盆工坊”等多项互动和手工体验项目,孩子们在学习关于动植物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该展受到很多家庭观众的喜爱,展览期间成为798园区不可错过的“遛娃大展”。曾带着四岁的女儿看过该展的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小女儿受到绘本文化的熏陶,对《比得兔的故事》非常熟悉,这次能够走进童话故事,让女儿真正感受作者和故事场景,孩子玩得特别开心。这样创意新颖的美术展让我们眼前一亮。”

  不仅UCCA Lab选择探索“互动展”这一新课题,国家图书馆中的国家典籍博物馆也选择为观众带来“好看又好玩”的《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观众可以在现场体验多款互动游戏,例如通过模糊照片认真凶、通过侦探笔记找到案件线索等等。

  越来越好玩的美术展,也让更多观众愿意在闲暇时间走进美术馆。资深美术策展人王宁表示:“美术馆策展初期就与沉浸式演艺等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美术馆展陈的模式与边界。美术馆其实在寻求自我更新。更具互动性的新体验,能让观众更加愿意走进美术馆,为百姓的文化消费体验带来更多惊喜,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美术馆跨界“玩”音乐

  今年,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分别与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在光影如画的美术馆开起了音乐会,不仅将弦乐、竖琴、马林巴等西洋乐器搬进美术馆,还将二胡、古琴、中阮等国乐、华服与其自身的动画效果相融合,让观众对美的感受从视觉升级为视听一体。这样的跨界演出,拉满了现场氛围感,延伸了艺术的边界。

  “能在博物馆里听音乐会,真的很享受。”观众张女士说,一站式体验网红展览和音乐会让她感到不虚此行。此前亲临过这场特殊音乐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美术馆听音乐会还是第一次,沉浸式观展互动活动令美术馆之美更加丰盛,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本来就美轮美奂,如今加入听觉艺术之美,更有流动感。”

  美术馆能装下一幅幅画作,也可以装下更多艺术形式。“跨界”音乐会并非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的独创。今年遇见博物馆就携手中国交响乐团,开展“遇见博物馆·邂逅古典音乐”系列项目合作,共同研发并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艺术产品。“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都举办过音乐节、博物馆奇妙夜等跨界活动,充分释放了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的想象力。”遇见博物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表示。相信未来美术馆的跨界合作不仅是音乐,还将与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焕发出更多新色彩。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化”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艺术与科技也在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布展,不仅让观众更加便捷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虚拟展示,这也让数字技术成为助力“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

  年末,北京遇见博物馆就以《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作为收官大展。该展览以沉浸和互动体验为特色,特别设置了体感交互环节,观众通过定点识别后可以生成自己的古蜀人体态镜像,随着身体摆动,对应的古蜀人也随之舞动,仿佛现代人与古蜀人跨越时空地交流。这些“无文物”的沉浸式展览除了用灯光点缀空间,多以数字技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既保护了文物,也优化了观众游览体验。观众在观展时,还可与主题板块内容进行互动。

  对于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指出,把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文物的展览中,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未来光影艺术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是展现这些看不见的文物细节,也要通过数字技术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

  在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项苙苹看来,数字技术会给未来的艺术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能把人们不能亲历的历史场景、神话传说或在现实中看不到的东西,用生动的、沉浸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体验非常神奇。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磊 统筹/刘江华

  微盘点

  最具价值的展览

  今年,最具价值的美术展当属“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囊括“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四大主题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近600件经典美术作品,可谓是名家荟萃、流光溢彩。

  最具跨界精神的策展人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演员、艺术家谭卓发起的北影节全新亮点单元“艺术创新单元”、首届大师影像展《幻想的诗学》于4月20日在北京UCCA Lab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一场电影与艺术跨界展览,北影节也通过此次艺术创新单元的设计,打开了“电影+”的全新成长空间。

  最能“折腾”的美术展

  “马蒂斯的马蒂斯”是今年的年度大展,同时也是今年最能“折腾”的展览。本次展览从位于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精选马蒂斯280余件艺术作品,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艺术家马蒂斯。

  最北京的美术展

  今年,北京自己的双年展——“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于年初举办。本次展览以“共生”为主题,呈现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位艺术家的390多件作品。从中外艺术名家作品中感受当代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对话,借助数字技术一览昔日云冈石窟的壮美,漫步在百岁画家戴泽笔下的北京风景……呈现出艺术多彩的北京。展览采用了“1+2+3”的模式,体现了北京的多元化。(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