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0:08:44 来源: sp20250107
建设金融强国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强调“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包含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六大体系”,释放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作为“六大体系”之首的“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该怎么理解、如何构建?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
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中央银行负责调控货币总闸门,对经济发展全局有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2023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是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应是数量型调控、价格型调控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新型调控体系,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从总量、结构和价格三个方面进行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调控。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金融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同时,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将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灵活适度调节金融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实现调节的常态化、系统化和规律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总量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价格方面,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快适应信贷需求结构重大变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切实做到有增有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邹澜说,增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紧扣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减的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债务重组、市场出清等方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更好发挥存量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稳货币是金融调控的重要基础,实施好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近年来,人民银行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统筹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助力实现稳经济、调结构、稳物价的平衡,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进入2023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国内信贷需求有所放缓,贷款平稳可持续投放难度增大,稳货币稳信贷挑战增多。为此,人民银行着力支持扩大内需,3月和9月两次在关键时点降准,中期借贷便利每月均到期超额续做,适时投放流动性支持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促进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维持贷款在上一年高基数上延续两位数增速,有力实现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与实体经济需求逐步向好的正向反馈。同时,坚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及时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化解,盘活存量贷款支持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在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信贷结构明显优化。据了解,目前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0余项,余额达7万亿元。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坚持聚焦重点,统筹考虑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金融机构提升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去年以来,持续推动存续工具落地显效,及时明确六项到期工具的延续实施,有效激发普惠金融、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力,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发展,助力稳住实体经济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面对国内外经济、政策周期不同步的挑战,人民银行坚持“以我为主”,没有跟随加息,优先确保国内发展,在6月和8月两度调降政策利率,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降至历史低位,有力支持提升投资、消费需求。同时,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综合运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工具,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还略有升值。
业内人士表示,新时代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人民银行将合理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着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近日,人民银行在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定位,“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有力有效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并强调“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从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看,3992家参与评级银行中有3655家处在安全边界内,资产占全部参评银行总资产的98.3%,其中24家主要银行一直评级优良,资产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约70%,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依法处置风险程度高、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重点高风险集团,稳妥处置对金融体系有较大风险外溢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有效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全部依法纳入监管,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国金融体系将更加健康稳健。目前,高风险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数量较峰值明显下降。“我国存款保障水平保持高位,存款保险可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较好守护了老百姓‘钱袋子’。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将持续优化重组,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说。
孙天琦表示,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压力测试作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对新增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另一方面,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姚 进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