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0:50:41 来源: sp20250111
【看点】
新年伊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举办“春咏香江”巡演。四天五场,场场爆满,在维港两岸掀起了一股“咏春热”。香港各界人士对这部充满岭南文化元素、将中国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的舞剧给予高度评价,香港大中学生以及少年儿童的反响也非常热烈。1月7日演出谢幕时,一位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大声叫好。
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高级研究员孟宏认为,《咏春》在香港大量圈粉,展现了深港共庆新年、共开新局、共建人文湾区的美好景象,体现了两地文脉相通、亲缘相袭,共同传承发展“咏春”文化的坚实基础。1月4日晚,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观看了首场演出后表示,《咏春》展现出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表达出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与大湾区各城市携手合作,通过创新多元的方式,展现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咏春拳源于内地,发扬光大于香港,是从香港走向世界的,在香港民间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深圳市文联创研部主任梁超介绍说,此次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香港演出,通过艺术语言传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实现了“以艺通心”的效果。香港观众通过欣赏深圳的文艺精品,深刻感受到大湾区内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增进了他们对湾区的认同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通过文化共鸣增强对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的认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咏春》之所以能征服香港观众,首先是融合做得好。一方面是将中国武术与舞蹈有机融合在一起,尝试为咏春拳打开新的艺术表达空间,探索在开放创新中发展岭南文化。香港歌唱家莫华伦表示,以舞蹈形式呈现武术文化,舞剧《咏春》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舞者要以舞蹈来呈现咏春拳术不是一件易事,这种充满挑战性的表演形式,要求舞者在保持舞蹈柔韧性的基础上,融入武术的力度,刚柔相济方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另一方面则是舞蹈艺术与“非遗”艺术高度融合。舞剧《咏春》创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将岭南文化、深圳元素呈现在舞剧中。香港《紫荆》杂志指出,《咏春》的舞美设计高度还原武侠世界,容纳了双“非遗”——咏春拳与香云纱,前者承载了故事的主题,后者则是将视觉呈现的一部分,恰到好处地融入剧情与舞台表现中。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观演后认为,该剧不仅仅是一部舞蹈作品,更是一部向观众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
《咏春》不仅含有丰富的香港元素,更体现了香港的城市精神,鼓舞了香港人心。该剧场景集中在叶问设馆授徒时的香港。咏春拳的发展与香港有极深厚的关系,叶问咏春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其传承和发展成为香港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有观众表示,最打动人心的还是这部舞剧讲述了香港“平凡人”的故事,其精神内核——逐梦追光、步履不停,与香港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人们对一代宗师的怀念,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追思,更多的是对于内外兼修、持续进取精神的纪念和传承。
从2022年12月在深圳首演,到2023年3月开启全国巡演,再到当年9月首次出海赴新加坡巡演,在经历了百余场演出的淬炼之后,《咏春》来到一代宗师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香港,有力促进了深港两地的文化交流。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认为,可以将《咏春》打造成中国文化产品走上国际舞台的代表,这也正好呼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内容。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