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6:04:59 来源: sp20241126
【财经论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重大。进入新时代,我国高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以高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有效发挥高铁网络优势,挖掘高铁上下游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是有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务实之举。
高铁经济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使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铁沿线流动落地集聚并实现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高铁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方面可有效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驱动产业经济协同与一体化。高铁连通不同地区的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产生集聚效应,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沿线地区的市场可达性,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的重新配置,有利于发挥沿线城市间产业的比较优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二是促进高铁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高铁直接拉动钢材、水泥、冶金和电力等传统产业消费,且与工程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精密仪器等高端产业紧密关联,形成涵盖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链之一。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铁通过促进人员、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加快区域间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为新产业、新技术发展提供支持,实现了更大区域范围产业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力推动高铁沿线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四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铁的开通运营加速了高端产业要素空间集聚,使产业间相互联系产生乘数效应,实现了与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休闲等产业的有机联动,形成了“高铁+物流”“高铁+旅游”“高铁+文创”等新兴融合发展业态。五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高铁开通释放运输效能,有效缓解了货运能力紧张状况,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提升产业链安全韧性。
新形势下,要放大高铁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发展壮大高铁经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增势。
以高铁建设加快高铁经济培育。要科学谋划和系统推进现代化高铁网络建设,把高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量高铁项目的战略价值与市场价值,最大限度发挥高铁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要科学规划高铁线路走向和建设时序,合理确定车站选址和规模,处理好高铁通达性和车站周边开发建设的关系,推动高铁建设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协调。
发挥高铁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效应。要依托高铁的通道作用和乘数效应,加速投资增长、市场拓展和技术升级,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消费稳步提升,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发展与高铁匹配的新兴服务业,推动“高铁+”新业态深度融合发展。
以场站枢纽综合开发挖掘枢纽经济潜力。以高铁枢纽网络为依托,挖掘高铁沿线发展资源。发挥高铁枢纽场站辐射带动作用,科学推进站区及周边综合开发建设,发展站城一体融合的临站经济,将高铁场站打造成为集交通、商业、商务、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高铁沿线地区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发展定位等,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避免形成无序竞争。
增强高铁及关联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要强化高铁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自主创新应用生态体系和全产业链体系。积极推动高铁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我国高铁巨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加快高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研和产业化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高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创新高铁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强高铁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立足区域比较优势,提高高铁建设空间布局和关联产业发展定位的合理性。以服务高铁经济发展为方向,重视软基础设施环境培育,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破除阻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高铁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联动,最大限度激发高铁经济发展活力。
(作者:悦国勇,系交通运输部新型智库联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