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就在我身边”

发布时间:2024-12-26 04:54:32 来源: sp20241226

  “五一”假期,湖北省当阳市花溪湿地开展沉浸式文旅活动。图为游客与演员扮演的李白互动对诗。   谭 昊摄(人民图片)

  5月2日,游客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上留影。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5月4日,游客在浙江省绍兴市乘坐乌篷船游览。   张 辉摄(新华社发)

  在博物馆聆听历史回声、到电影院享受光影盛宴、去国潮集市品味传统文化……今年“五一”假期,到处是人流如织、活力满满。

  为了满足假日游客出游需求,全国各地深度融合文旅资源,积极推出各类优质文化活动,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假日体验,给今年的“五一”假期带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有网友留言称:“‘诗与远方’就在我身边。”

  

  文旅精品不断“上新”

  据统计,“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其中,文旅精品不断“上新”是今年“五一”假期的一大特点。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关注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报道称,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盈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一座人民日报报刊亭。该公司负责人称,他们希望在“五一”假期,让更多人读到《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国内国外的故事,增加阅读乐趣。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建好报刊亭,还要当好最直接的读者,通过定期阅读报纸内容,逐步提高知识水平。”

  人民网发文关注“五一”假期的“研学热”现象。报道称,探索未知寓教于乐,研学游成文旅新亮点。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研学游的热度一路攀升。这个“五一”假期,在安徽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众多师生汇聚于此,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课堂”,同学们亲手体验“文物”修复,深入感受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在甘肃省敦煌阳关景区,研学团在欣赏壮美自然风光之余,还通过参加沉浸式体验项目,深入了解阳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新华网关注传统景区的“新鲜味”。报道称,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成都春熙路到西安大唐不夜城,传统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携程数据显示,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西安市等大城市仍旧占据热门目的地第一梯队。“每个城市仿佛都来了‘一亿人’!”网友的趣评,形象地反映各地人山人海、游客热情高涨的场面。在江苏省南京市,包括渡江胜利纪念馆、六朝博物馆在内的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各场馆均延时开放;在浙江省杭州市,多条直通景区的地铁公交接驳线开通;在重庆,78条特色旅游体验线路和100余项消费惠民举措展现“宠粉”力度……

  光明网则关注假日期间话剧和情景剧等文化艺术产品的传播。报道称,在假日经济的新模式、新场景、新动能之中,少不了文化消费的繁花似锦。江苏省无锡市的锡剧博物馆小剧场里,精彩纷呈的锡剧折子戏演出吸引着老少戏迷慕名前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邓世昌》再现甲午海战中弥漫的硝烟,观众得到了一场沉浸式的精神洗礼;福建省武夷山的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茶”文化的魅力……这是“五一”假期市场给出的积极反馈,充实头脑、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文化艺术产品,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心头好”。

  许多网友表示,文旅“上新”、潮玩“五一”让假日充满乐趣。网友“大白”说:“今年出游去陕西省西安市,体验了一把汉服旅拍,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感觉真的很棒。”网友“熊猫超人”说:“丰富多彩、花样百出的新玩法,让我今年的‘五一’假期游充满了新鲜感。”

  文旅融合丰富体验

  近年来,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及相关产业结合形成的文旅深度融合成为趋势。“五一”假期,多地将演艺、地方美食等元素与旅游跨界融合。一系列新潮玩法不断“解锁”,丰富着游客的假日体验。

  人民网报道列举了北京市新华书店的例子。报道称,北京市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文化阅读体验活动,不断延展书店的可能性。其中,地安门店·为宝书局开展以“寻迹中轴京韵文化”为主题的“时光里的中轴京韵”文化体验活动,带领读者感受中轴线上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永安路店、管庄店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等主题阅读体验活动, 让读者的假期充满书香。

  新华网报道关注“网红城市”的文旅融合。文中称,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网红城市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项目,提升消费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多新鲜和惊喜。“五一”前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交通集团推出移动主题巴士,主打“美食+旅行+文化”的跨界融合,其主要停靠点包括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热门景区。在车厢里,游客一边品尝红肠、格瓦斯等美食,一边品味深厚的城市文化,邂逅流动的城市风光。

  “五一”假期,“博物馆热”升温不断。央视网报道称,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纷纷推出新展,让广大游客假期里在博物馆增长见闻、学习知识。湖北省博物馆最新专题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和木牍29件,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简牍文化的魅力;“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于4月30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多角度展现了唐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山西省博物院新展“壁上万千”以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为主题,再现宋金时期社会风貌、生活意趣、家风传承和美好愿望。

  光明网报道关注智慧文旅。文中称,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新意更足。各地各部门发力智慧文旅,加快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飞览天下·新疆会客厅,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技术与景色融合带来的精彩。搭乘飞行座椅,游客可体验急速拉升、失重、俯冲、滑翔,“游览”巴音布鲁克草原、赛里木湖等风景名胜。

  网友“谢孤白”说:“今年‘五一’假期,文旅融合给我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受,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底蕴,也让我的旅行更加难忘。”

  传统文化广受欢迎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把传统文化带得更‘火’了”成为许多网友的心声。

  人民网报道关注“五一”假期文旅资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报道称,今年“五一”,非遗互动持续升温,文化体验丰富多彩。随着传统非遗深入走进大众生活,各地结合本土资源,纷纷推出众多特色互动活动,深度展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南省雨花非遗馆举行“奇妙的民族非遗世界”亲子游园会,推出古法榨油、香囊制作、解鲁班锁、传统箭术等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小朋友了解非遗技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广彩、广绣、佛山彩灯等非遗作品,并设有非遗剧场和美食区,让游客在视觉与味觉上享受非遗魅力;杭州市在全市范围内举办花车市集、文化书香、非遗民俗等170余项文旅活动,多方位展现宋韵杭式生活。

  新华网关注到了“五一”假期中的“国风热”。报道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假期中,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通过诗词对答,免费进入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公园游览,休闲之旅充满浓浓诗意。走进各地景区,汉服妆造、国风饰品已经成为“标配”,人们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穿在身上、吟在口中,文化因旅游“活起来”“火起来”。

  央视网报道称,今年“五一”,“入乡随服”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逐渐成为旅游景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江西省南昌市,身着汉服的游客争相与滕王阁“合影留念”;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前,身着传统藏装的游客比比皆是;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芒市,让游客在一针一线中感受民族韵味。

  光明网关注充满地方特色的文化游。报道称,“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地都在深度挖掘地方旅游市场中的文化特色,古迹古建、非遗文化、诗词歌韵,让假日旅游市场供给丰富。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的越王楼,“琼楼雅乐”民乐表演现场上演,演艺人员身着唐装,以诗词为创作背景,进行现场演奏。梓潼木刻年画、李白诗意绣、三台布艺、三台面塑、羌族草编等项目也在现场展示展演,与游客互动。“五一”假期期间,越王楼游客数量较2023年增长超20%。此外,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300场文化和旅游活动,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选择。汇聚了全球众多手工艺创作者的春秋大集,为陶瓷爱好者带来琳琅满目的日用瓷器、精致摆件等创意产品。在陶科园·陶瓷非遗艺术节现场,游客可以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变身陶瓷匠人,现场体验拉坯等手工制瓷技艺。古城也是很多游客假日的首选目的地。巧妙融合历史故事与文化元素的湖南常德河街,汇聚了57项非遗项目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常德丝弦、荆河戏、汉剧折子戏、花鼓戏等节目轮番上演,充满地方特色的文化游在这个“五一”持续火热。

  对于这种“新中式”旅游火热的现象,网友“漫步人说”说:“旅游,就是要去看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轨迹。”网友“画舫听雨”说:“在旅游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风貌,传承传统文化。”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