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6:10:14 来源: sp20241126
本报记者 刘兵
阅读提示
部分网约车聚合平台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暗中将乘客的订单转售给其他平台。转单行为不仅导致终端司机到手收入减少,损害了司机的权益,同时还暗藏安全隐患,容易引起司乘纠纷。
近来,聚合平台迅速发展,为不少网约车司机增添了订单。然而,有聚合平台将订单层层转卖,各平台层层抽成,导致佣金一路攀升,司机收入不断缩水。
不少业内专家建言,相关主管部门应对网约车聚合平台加强监管,对平台抽成比例加以规范,确保网约车司机获得相对合理公平的收入。
司机遭遇“阴阳账单”
近日,深圳一名网约车司机赵强(化名)向记者反映,6月底,他接到一笔由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深圳市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处的远途拼车订单。该笔订单在免佣期间,乘客支付了84.34元,但赵强只收到61.12元,剩下的23.22元不知去向。
赵强怀疑是平台将订单转卖给另一家平台,后者抽取了佣金,因为他的同行近期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此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晒出一组订单。订单显示,一名乘客的行程实际支付了98.11元,而司机端显示的乘客付费仅为71.46元,司机实际收入52.17元。在这笔交易中,有26.65元不翼而飞,数额几乎是司机实际收入的一半。
近一段时期,网约车平台转卖订单问题频频曝光。部分聚合平台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暗中将乘客的订单转售给其他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平台层层抽成,产生了司机到手收入与乘客实际支付费用差距较大的“阴阳账单”,损害了司机的权益。
2022年,交通运输部曾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要求主要平台公司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当时,各大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大致在18%至30%之间。此后,30%的比例成为业内抽佣的一条红线。
而现在,一些订单在网约车平台中被多次转手,导致佣金比例不仅高于30%的红线,部分订单甚至超过了50%。
司乘双方权益均难保障
据了解,订单转单现象是随着聚合平台的发展而出现的。最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聚合出行平台,平台本身并不拥有车辆和司机,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乘客与驾驶员资源进行匹配,提供出行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6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9.71亿单,其中聚合平台完成2.48亿单,环比上升2.7%,占比超25%。聚合平台的市场份额已非常可观,而且订单数量仍在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转卖订单导致司机到手收入减少,进而导致司机劳动时长不合理延长。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容易引发司乘纠纷等问题。
在北京跑网约车的司机徐师傅告诉记者,目前在运力饱和、订单转卖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同样的流水收入,以前只需10个小时,现在可能要跑13个小时。
对乘客来说,层层转单也带来一些问题和隐患。此前,一位乘客通过聚合平台叫到某出行品牌的车,开发票的公司却变成了自己从未听过的另一家公司,而后者在自己所在城市并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
“真怕平台转单给没有资质的司机,出现纠纷容易扯皮,而且也不安全。”北京市民邵女士对记者表示。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转卖订单的行为,属于将合同履行的义务转交他人完成,如果未能充分告知,有侵犯乘客知情权之嫌。“转单后,一旦发生打车费用等纠纷或者安全问题,聚合平台、接单平台与实际承运方之间责任的界定也会变得更复杂。”熊超说。
各界呼唤有效监管
订单转卖使网约车司机收入缩水、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问题引起了多方重视。业内人士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关注、加强监管,对平台抽成比例加以规范,制定转单次数和佣金上限,确保网约车司机获得合理的收入。
记者注意到,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给网约车转单行为加上“紧箍咒”。近日,浙江宁波市六部门联合约谈全市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要求平台禁止转卖订单、违规抽取佣金,保障司机的权益。今年5月,广州市召开网约车行业聚合平台工作会议,要求平台依法依规经营,禁止订单转卖,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保障司乘合法权益。
广西柳州自6月1日起,实行“一车一平台”,即一辆网约车只能接入一家网约车平台,驾驶员可根据自身需求变更接入的网约车平台。对此,柳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支队长罗耀辉表示,此举有效遏制订单转卖,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保障司机收入,同时有助于企业与驾驶员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可更好地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
此外,熊超也提醒网约车司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订单多次转卖、违规抽佣等情况时,要勇于发声、敢于积极维权。同时,也要关注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