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弘扬教育家精神 涵育地学大先生

发布时间:2024-11-23 05:50:54 来源: sp20241123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近代以来,我国地学领域凭借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宏阔的研究视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师,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上承近代地学之渊源,下启当今地学之潮流,内秉地质报国精神血脉,外接地质事业优良传统,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为底色,逐步形成了涵育地球科学领域大先生的良好生态,从校园中走出了包括71位两院院士在内的大批优秀教师,努力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科学救国,地学当先。近代以来,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潮中,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发展地学是发展实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我国最早一批地学先驱的共同努力下,地学走在了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前列,堪称我国科学之嚆矢。李四光先生求学时期先学造船,后学采矿,最终改学地质。专业变更的深层逻辑充分体现了他对当时国情的深刻洞察。李四光一生践行“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坚定信念,终成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也通过筹建之机缘为学校树立起了一座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在学校独享“太老师”美称的袁复礼先生,因其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和西北科学考察的杰出贡献,成为了同时享誉考古学界和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当他与西南联大一众师生再次聚首于学校校园之际,也将“刚毅坚卓”的精神风骨写入了我们的办学基因。

留学归国,使命召唤。学校建校之初,名师荟萃云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有海外留学经历。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袁复礼和冯景兰、美国耶鲁大学的杨遵仪、英国剑桥大学的王鸿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马杏垣、美国布仑茂学院的池际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涂光炽、美国哈佛大学的张炳熹等都是名扬海外、学成归来的学界巨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当属池际尚、涂光炽、张炳熹三人于1950年8月乘坐“威尔逊总统号”与一百多位科学家同船归国。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强烈感受到使命召唤,毅然放弃海外的优渥条件,义无反顾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艰苦创业中。这些留学归国的名师与广大师生一道,合力奠定了学校的办学根基,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就,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为破解“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的工业发展制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至今令人动容。

科教兴国,愈挫弥坚。在学校辗转搬迁和恢复办学的历史阶段,一批老教师百折不屈、挺身负重,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决响应国家号召,有力保障了国家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坚持教学科研工作不断线,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赞誉。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收获了多项重磅奖励,袁见齐、杨遵仪、王鸿祯、池际尚、郝诒纯五位名师于1980年11月同登院士榜被传为一时佳话,成为这一时期学校名师中的翘楚。乘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东风,在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助力下,学校办学实力厚积薄发,一批优秀教师在发现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与三叠系全球地层界线标志的“金钉子”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作出浓墨重彩的贡献,并从中淬炼出愈挫弥坚、刚健勇毅的精神品格。

教育强国,杏坛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同处于地学领域的黄大年为学习榜样,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把江山大地作为课堂,在上天、入地、下海、攀峰、登极的奋进征程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涵育地学大先生。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科学钻探工程吹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角,平朔矿区生态修复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金属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揭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地质线索,成矿预测与找矿创新理论筑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坚实基础,深时数字地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引领大数据时代地球科学范式变革。在产出这些重要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学校也相应涌现出一批大国良师,连续三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广大教师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把讲好历代地学名师的成长故事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结合起来,强化言传与身教并重的育人理念,抓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这个“牛鼻子”,在做好第一课堂育人环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在第一课堂之外对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打造“红旗在山谷中飘扬”实践育人品牌,创新师生共育方式,支持青年教师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担重任,赋予教师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完善教师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持续造就地学基础研究先锋力量,厚植涵育地学大先生的良好生态。

(作者:雷涯邻,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孙友宏,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