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
——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纪实

发布时间:2024-12-05 12:04:00 来源: sp20241205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纪实

7月4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当地时间10时30分,一辆红旗车驶过载着巨大“萨姆鲁克”雕像的国家独立纪念碑,车上的五星红旗迎风猎猎。

此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迎宾仪式正在进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现场。独立宫的大门缓缓开启。穿过摆满国旗的长廊,习近平主席健步走向迎接他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历史的钟摆,指向了阿斯塔纳峰会时间。

激荡的百年变局下,这个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4的国际组织,正冲破传统国际格局的藩篱,在万千期待中,坚韧成长。

“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考验,根源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平等互惠的合作之道、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包容互鉴的广博胸怀。”回望23年来的不平凡历程,这一战略判断深邃洞察历史大潮的时与势。

审天下之时,度微末之势。在阿斯塔纳峰会,近距离去感悟大国外交漫漫征途的坚实步履,去擘画上合组织在变乱交织的世界面向未来的壮阔图景:

“我们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坚定不移走契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让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

两张合影:

选择同行的伙伴

一个判断,愈发深入人心。

国际形势愈是风云激荡,上合组织的笃定前行愈显光芒。

遥望世纪之交,“当时冷战遗留的对立和割裂尚待弥合”。国与国如何相处?结伴发展还是阵营对抗?亚欧大陆6个相邻国家,作出历史抉择。

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在冲波逆折的历史航道中,上合组织的问世被称为“一个改变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

令人感佩的过去,更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4日上午,一张上合组织峰会的“全家福”载入史册。习近平主席左侧不远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首次出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集体合影中。

就在随后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托卡耶夫总统宣布了首项安排,“关于给予白俄罗斯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有关决议的签字仪式”。“全世界对上合组织的兴趣都在增长。”他深有感触。

圆桌前,围坐在一起的,是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成员国的领导人。笔尖齐刷刷划过纸面。

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到今天随着白俄罗斯的加入,拥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掌声回荡,人们感叹于上合组织蓬勃的生命力。7年前,也是在阿斯塔纳,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去年,接收伊朗为成员国。而同时,“希望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排成了队”。

每一步成长,都是选择的结果。选择接纳,展示了上合的开放与包容;选择加入,昭示着理念的共鸣、使命的共担。

卢卡申科总统在发言中谈及“加入”的喜悦:“这是一个严肃而深思熟虑的决定,我们看到上合组织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持续加强,应对全球挑战的最佳办法是我们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上合组织毫无疑问是一支稳定的力量。恰如有评论说,与有的组织扩大往往伴随着动荡不安不同,上合组织的扩容意味着和平发展力量的增长。

和“成员国+1”的新闻同时刷屏的,是另一个“+”号,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形式举行峰会。

随之而来的另一张合影,也注定被历史所铭记。观察员国领导人、主席国客人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及多边机制负责人同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并肩而立。“好朋友、新伙伴济济一堂、共商大计”,习近平主席对此评价,“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本组织理念广受欢迎,成员国的朋友遍布天下。”

志合越山海。12次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习近平主席每一次都会讲到上合组织诞生之初所确立的“上海精神”,这次也不例外。“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正是出现这两张合影的内在动因。

“上海精神”,新的生命力何在?当“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关键要有应对好这一变局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峰会上各方的发言生动展现了人们在历史关头的又一次抉择: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国际体系的基础正在动摇的时期”;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恢复信任、正义和团结”;

“反对单边制裁,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上合组织应该而且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上合组织作为多极世界体系关键支柱之一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

…………

于时间长河更见精神之力。

破土萌芽之时,面对刚走出冷战阴霾不久的世界,“上海精神”唤起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强烈共鸣;风华正茂之际,面对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上海精神”激发团结协作、发展共赢的广泛和鸣。

斗转星移。“上海精神”是根基,是灵魂,是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契合人类进步方向”,习近平主席评价上合组织的这句话言简意赅。

上合组织发出的集体呼声,何尝不是一种共同的选择?

阿斯塔纳宣言,团结共促世界公正、和睦、发展倡议,睦邻互信和伙伴关系原则声明,3份沉甸甸的成果文件彼此辉映,共同发出了“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公正不要霸权的新时代强音”。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习近平主席郑重指出:“我们要坚守初心,继续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守望相助,相互成就,共同把稳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方向,将本组织打造成为成员国实现共同繁荣振兴的可靠依托。”

两块基石:

建设共同的家园

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收获于斯,人们常用温暖的“家园”一词,来表达对脚下土地的眷恋。

千年友谊长河,在新时代激荡出万千气象。双边,“就像走亲戚一样,密切交往”;多边,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布局。“家园”“大家庭”,多少次,习近平主席这样形容上合组织。

因上合组织,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很多是多次见面的老朋友。一个多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中国作为新任期首个外访国家,这次又同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相见,再次强调“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去年5月访华前夕,当记者向托卡耶夫总统感叹“在地缘政治的现实面前做‘永久伙伴’谈何容易”时,他坚定回答:“我有信心。”这次中哈元首再会面,独一无二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夯实,托卡耶夫总统用中文直抒胸臆:“拥有真诚的友谊,胜过拥有所有的财富。”一年多前,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西安同习近平主席见面。这次习近平主席抵达杜尚别后,两国元首携手而行,因为“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进”。去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两次访华,而这一次见到习近平主席,他期待地说:“现在中国接任了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意味着我明年还有机会到访中国”……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千百年来,这块广袤的大陆,苦难辉煌交织,写下了跌宕起伏的激昂乐章。我们的家园,有悠长的交往历史,有相似的发展任务,也有紧密相连的前途命运。

共同的家园靠什么守护?靠什么发展?又靠什么去凝聚?

尽管从“双轮驱动”发展到“多轨并进”,但安全与发展之于上合组织,始终是两块基石。

“面对冷战思维的现实威胁,我们要守住安全底线。”

“面对‘小院高墙’的现实风险,我们要维护发展权利。”

“面对干涉分化的现实挑战,我们要巩固团结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的重要讲话,赢得广泛共鸣。

安危共担,是为共同的家园。

上合组织因安全之需而生,更因安全之基而兴。

从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到构建安全共同体,再到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谋求自身安全不可接受”,阿斯塔纳宣言亮出鲜明立场。

“多几道保障就多几分把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新的中国方案:坚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对话和协作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以共赢思维应对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加快建设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综合中心及其下设机构、建设禁毒中心等等。桩桩件件,着眼的是“各国都安全,才有真安全”。

合作共赢,是为共同的家园。

11年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是从这里起笔,由此拉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次,当“上合大家庭”又一次相聚,不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写入阿斯塔纳宣言,几乎每一个国家也都在讲述他们的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故事。

“一带一路”牵起条条贸易“大动脉”,无数参与者、建设者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望大漠如烟、弯月如钩;望碧波万顷、云帆高张。贸易、交通、能源、金融、农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上天入地、通江达海,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融通共同的家园。

经济体量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却为何总能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实现共赢?面对一些西方媒体的疑问,有外国政要讲了这样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中国选择了‘众行远’”。

峰会期间,不少国家领导人谈到了中国的新质生产力。能源富集地,也在渴望发展新能源新业态。有的是吸引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当地建厂投资,有的是引入了中国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项目,他们敞开怀抱,“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前来投资”。

也有不少国家领导人谈到了中国的减贫项目。3年前的上合组织峰会,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方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千名扶贫培训名额的项目,今年刚好到收获的日子。节水灌溉、风沙治理、架桥铺路,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经验举措在辽阔沃土上扎根时,人们更真切感知,“‘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

共同的家园,依托于毗邻而居的地缘纽带,成长于利益攸关的安全纽带和经济纽带,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纽带。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中国方案行大道、得人心。

两个维度:

挺膺担当的力量

纵览从2013年至今的12次上合组织峰会,始终如一的关切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国家把更多期待的目光投向中国。

一砖一瓦垒砌。从上海五国机制而来,于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壮大,今天的上合组织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

此刻,当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时隔7年再次传到中国手中,如何将上合组织“打造成为成员国实现共同繁荣振兴的可靠依托”,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被寄予厚望。

两个不同的维度,折射出“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中国”在新时代的意涵。

一个是空间的维度,几个国际组织更深度地交织叠加,生动映照着团结“全球南方”、防止“新冷战”的共同诉求。

比如,上合组织和联合国。2023年,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联合国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决议。这次峰会特意邀请了古特雷斯秘书长出席,就是向世界发出了“捍卫多边主义”的鲜明讯息。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也进一步阐明立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几件攸关未来的大事件在中国接续推进,其中蕴含着中国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的从容与稳健。

上合组织峰会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从“历史答案”到“时代答案”,国际格局在变,不变的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尽责、对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

上合组织峰会举办一周后,中国将迎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将启。此次峰会期间,多国领导人对此表达祝愿:“相信全会将为落实宏大改革计划进程开辟新篇章”“改革不仅事关中国的发展,也一定意义上影响世界的未来”……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讲述中国的目标追求。

机遇,生发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与实践的伟大历程。

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愿更多国家成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中国有相互成就的襟怀。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赞叹:“尊敬的主席先生,在您英明和富有远见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应对了当今诸多挑战和威胁,自信地走在创新发展道路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强国。”

拉赫蒙总统面对老朋友、好朋友,感佩道:“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和英明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对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是当今世界具有深邃历史洞见和宏阔全球视野的伟大领导人,提出的许多全球倡议,有利于促进人类和平和进步。”

这些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三大全球倡议等中国方案赢得广泛共鸣。它们植根于浩瀚的中华文明,着眼于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成为中国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响亮回答。

2018年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写入成果宣言。

此次上合组织峰会,成员国重申“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国与国,而至区域,而到全球,夯基垒台、务实推进,命运共同体的层次日益丰富。

在与古特雷斯秘书长的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形象地说:“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这艘航船驶向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国际社会必须同舟共济,确保航船始终行驶在正确的方向。”

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中国何为?“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古特雷斯如此回应。

时间一再证明,中国行得稳、走得正,说公道话、做公道事。峰会上,无论是安全议题还是发展难题,无论是地区冲突还是国际事务,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阿富汗问题……很多国家纷纷表示,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同中方立场相同相似,愿同中方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挑战。

行天下之大道,中国挺膺。“把本国前途命运、地区和平发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宏途正道上的中国之声,是立足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深邃思考,也是面向未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

今天,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上合组织已是枝繁叶茂,向更广阔处生长。

“中方愿同本组织伙伴团结协作,同更多认同‘上海精神’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携手并进,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更加光明可期。”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上合组织从这里再出发。(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李建广 谢亚宏)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