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09:09:48 来源: sp20241229
近来,全国演出市场供需两旺,演唱会、音乐会、音乐节等热度不断升高,新业态、新空间演出明显增多,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达11.90万场,同比增长72.71%;票房收入为108亿元,同比增长116.87%;观演人数为3886.99万人次,同比增长77.88%,全国演出市场开局势头向好,在场次、票房、观演人数3个维度实现“开门红”。演出市场在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拉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是我国推动文旅消费持续扩大的重要抓手。
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既是演出从业者的主动作为,也是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直接表现。从需求端看,当前市场文化与服务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人们对文化演出类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更突出演出的场景感和代入感,更愿意为优质、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付费。从供给端看,随着演艺市场新业态加速发展、传统业态提质升级,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剧场逐渐向沉浸式、交互式、游乐式演出转变,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和选择。
文化艺术演出市场的火热令人振奋,但同时也面临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演艺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挖掘不够、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强等问题。接下来,要以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为基础,以“文旅融合”培育消费新业态为重点,以改善消费环境为保障,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加强精品供给,提升产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高度,从总体上提高演出质量。除了引进高品质演出外,应鼓励地方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打造与当地历史底蕴、人文气质相匹配的特色演出品牌,将演艺经济作为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的重要内容,激发消费者的文化消费热情。利用消费大数据细分文化消费市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演出文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深挖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推动二线及以下城市以良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留住消费者,促进文化消费持续恢复。
创新数字化演艺新场景,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上线上云,扩大演出消费群体的覆盖面。运用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构建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文化演出产品体系。既要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也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演出市场与文商旅有机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演出与旅游、会展、娱乐、科技等融合互促,丰富艺术衍生形态,实现演出与旅游景区、历史街区、文化场馆、商业综合体、邮轮大巴等相结合,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
优化演艺消费环境,加强“硬件”与“软件”整合,提升消费体验感。加强演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优化交通组织安排,丰富周边消费服务业态,提升消费公共服务品质。增强演出服务与文旅消费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消费者享受优质观演体验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改票机制,设定演出梯次退票收费标准,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演出市场生态,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