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3:56:40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杭州7月30日电(鲍梦妮 潘锦)“有了文化礼堂这个平台,村里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杭州市临平区,正在沾桥村文化礼堂观看表演的村民徐阿姨说。
盛夏之夜,“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临平区文润乡村行动暨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艺术展演的首场活动在杭州市临平区沾桥村文化礼堂上演。
“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的展示,也是对文化惠民的实践,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演,将音乐的种子播撒至乡村。”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临平区文润乡村行动现场。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近年来,临平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6家。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村文化礼堂正如璀璨星辰一般,点缀在广袤的田野间,成为乡村新貌中的风景线。而在文化礼堂“常驻”,也已成为临平各地群众的生活常态。
短短一个月时间,像上述的“送音乐下乡”活动在当地已开展不下20场次。类似的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更是农村传递精神文化的主阵地。
临平塘栖镇河西埭村的皮影戏底蕴深厚,拥有百年文化传承历史。依托文化礼堂建设,该村将非遗“卫家班皮影戏”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建起了皮影戏展示馆和“非遗魅影”研学基地,还开发了省级农村文化礼堂村礼“非遗魅影礼盒”文创产品,成为“卫家班皮影戏”的活化传承地,吸引了各地爱好者慕名前来。
皮影戏吸引村民围观。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据了解,该区围绕农村文化礼堂已串联起“大文化”阵地1500余个,推出文旅体“打卡”活动10000余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作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区县,临平依托“建、管、用、育、融”五大经验模式,不断延伸文化“触角”,巧借多元力量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精神内涵。
今年上半年,临平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希带着由该校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入驻沾桥村,开启为期2年的文化特派员工作。
一个月时间里,一行人深入调研,不仅对当地蹄髈、藕粉等传统美食的产品包装进行升级改良,更着手开展文旅街区的视觉系统设计。“我们希望与街道、村社共同引入一些时尚新业态,与现有资源互补,共同打造一个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于一体的文旅街区。”陆希说。
目前,当地已经实现省市区文化特派员镇街全覆盖。例如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陈屹泛的推动下,浙江省博物馆《红船从“浙”里起航》大型巡展走进临平河西埭村,将“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此外,临平通过建立以乡村文化理事会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组建和汇聚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艺社团,培育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崇贤街道鸭兰村文化礼堂依托红色文化特色,组建了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文物守望志愿队。
“我们将结合文化特派员制度,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利用率和活跃度,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心,更好推动乡村振兴。”临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当地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各村特色,积极支持和探索“管理员、文体团队、宣讲团、文化志愿者”培育工作,不断优化文化礼堂经验模式。(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