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深处(遇见)

发布时间:2024-11-23 02:54:59 来源: sp20241123

  初秋的姜田郁郁葱葱,微风拂过,似是碧绿的湖面摇起了波浪,摇成了一幅起伏的水墨画。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雀盘旋在姜田上方,水墨画瞬时又多了几分灵动。站在姜田深处,听姜叶摩挲的声音,又感觉每棵姜苗都亮开了嗓子,喊来了风,喊来了鸟儿,喊来了勤劳的姜农……

  10年前的这个时节,我也曾来过这个村庄,那时的姜田还是这儿一小块、那儿一小块,中间被玉米、蔬菜等田地分隔开,零散地分布着,远没如今接连成片后这般壮观。

  每一块姜田里都有农民在劳作。附近,几位头戴草帽、身着汗衫的姜农,正手扶农机在姜田中穿行,所过之处,新土翻向两侧的姜苗根部,开成一道土沟。他们的汗衫上印着“生姜种植基地”的字样,走得再近些,发现还印着一行字:“撸起袖子加油干,土里刨出金疙瘩”。

  趁着姜农们休息,我和他们聊了起来。一位瘦高姜农指着姜田笑呵呵地说:“人勤地不懒,只要伺候好它们,一亩地能刨出万把斤生姜哩。按低价一斤8元钱算,一亩也有8万多元,可不是能刨出‘金疙瘩’吗?”我脑海中一下浮现出去年霜降时节我路过这边时,看到姜农们收姜的场景——男女老幼齐下田,喜笑颜开忙收获,有的拔姜块、有的剥泥土、有的砍姜秸……最后处理好装入藤条筐的姜,也都是一疙瘩一疙瘩的,不由笑道:“还蛮形象的!”

  一位壮实姜农也加入对话:“人家老吴就靠刨这‘金疙瘩’,盖起了小楼,开上了好车。你看他那喜滋滋的样子!”听了这话,瘦高姜农也亮起了壮实姜农的家底:“你老张也没差啊,这几年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买了房,还每年都搞全家游,又是下江南,又是上东北,听说今年准备去趟云南?”

  说笑间,我得知瘦高姜农姓吴,壮实些的姓张。他们所在的河南博爱县下期城村,是远近闻名的生姜种植村,周边的几个村子也有大片的生姜种植区。说起生姜,老张侃侃而谈:“俺们这儿祖祖辈辈都种姜,鼻尖凑近泥土都能闻到姜味儿。这一带古时候叫怀庆府,所以这儿的姜也叫怀姜。怀姜好啊,丝儿细、色儿黄、味辣鲜香、耐煮不烂,古时还作为贡品哩。”

  正说着,老张的儿子从姜田深处走了过来。老吴向我介绍:“别看小张年轻,种姜可是一把好手,比我们这些种了大半辈子的都强!”我不由多打量了小张两眼:小伙子三十出头,穿着一身运动服,戴着宽檐遮阳帽,五官精神,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精干、踏实。

  “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和土坷垃打交道,南下北上地去打工,你咋没去?”我笑着问他。

  “人各有志吧。我就想把家乡的怀姜种好、种出名堂!”小张挠挠头,有些腼腆地回道。

  小张告诉我,他爷爷那辈,田里种的姜也就亩把,到他父亲那里发展到近4亩。那时种姜不成规模,管理全靠人工,加上姜价低,可以说力气没少使,也赚不了多少。他接手后,一咬牙,贷款承包了20亩地,添置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喷灌机、开沟机等,搞起现代化种植。如今,贷款早已还清,姜田也发展到了70多亩,来年还准备再扩上几十亩。这几年政策好,当地的产业配套也越来越完善。姜出土后直接就能被加工企业拉走,摇身变成怀姜糖膏、怀姜茶、怀姜酱等产品。村里的年轻人思想活泛,又是开淘宝店,又是搞直播带货,怀姜名气越来越大,姜农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只要肯下功夫,姜田亩产能上万斤,收获的姜又不愁卖,花起钱来就松快多了。过去买辆几千元的电动两轮都要思来想去,如今换辆一二十万元的四轮都不带犹豫。”小张感慨道,“如今,怀姜在我们这儿可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姜!”

  老吴接住话茬:“咱们村集体也种姜,年底给村民们分红。村民们兜里有余钱,闲下来的时候,跳跳舞、旅旅游,过得那叫一个舒坦!”说着,伸手一指,“那儿就是我们村!种姜种出了好日子,村里的姑娘都不想往外头嫁!”

  我抬头望去,姜田远处隐约可见的村庄,立于淡淡秋色中,漫出抚慰人心的浓浓烟火气。再将目光收至面前水墨画一般的姜田,姜农们还在田间忙活,年长者脸上镌刻着抚不平的沟壑,记录着过往农事的不易。而他们手中的现代化机械,正耕种着当下的丰饶和幸福……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2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