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贷”动金秋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4-11-25 01:03:26 来源: sp20241125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金秋十月,在青岛北部的崔家集镇,一片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走进一排排银色大棚,一串串“樱桃西红柿”如红宝石般点缀着棚中绿枝,格外亮眼。随手摘下一颗刚刚成熟的西红柿放进嘴里,饱满的汁水淌出浓郁的甘甜。

“崔家集的水土种出来的西红柿特别香甜。”每当提到自家种的西红柿,崔家集镇村民郭夕峰都会露出自豪的神情。

但郭夕峰种植西红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崔家集镇承包了两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2.5亩、一年租金4万元。但他想趁热打铁再多承包一个大棚时,资金成了难题。在今年当地举办的一次金融助农活动中,郭夕峰的难题引起了当地银行机构的关注。

为了尽快满足郭夕峰的融资需求,当地银行机构立即成立服务小分队,并赶往种植基地开展贷前调查。调查完成后,银行工作人员现场为郭夕峰办理完成农户信息档案建档、线上授信评估、现场办卡等贷前准备工作。最终,仅两个工作日,郭夕峰便收到了20万元、期限1年的贷款。

“银行的服务优质高效,这下更有奔头啦!”有了资金支持,郭夕峰朴实憨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郭夕峰不仅建起新的西红柿大棚,还在大棚里装上了一体化智能控制机,实时监测墒情、肥力,自动灌溉施肥。

不仅崔家集镇的西红柿,伴随着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推动,普惠金融资源正在加速涌向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的丰收田地和小微企业的生产一线。

中国人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5%,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在这背后,中国人民银行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设立普惠小微贷款有关支持工具,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满足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特别是在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前不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举措,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0.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

“普惠金融更加聚焦‘雪中送炭’,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全表示,可以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和风险分担机制。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认为,金融机构要锚定“增量、扩面、降价”三个方向进一步发力,稳妥合规开发更加符合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及服务,探索建立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商业可持续性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以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在政策层面,要突出发展重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在金融机构层面,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要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责编:乔业琼、吕骞)